職涯規畫 危險的「再造人生下半場」迷思

蓋瑞.馬克思渥錫(Gary Maxworthy)在職場一待三十年,直到遭逢悲劇才重新檢視人生的優先目標。他離開了職場,出發去尋找真正的人生目的。過程中,他發現了新的自我,並且踏上了此生最重要工作的路途,那就是對抗饑餓。
以上是一則典型的人生「再造」故事,類似的故事隨處可見,儼然是人生下半場的典範。勵志專欄充斥著重生再造的秘訣;金融服務業的廣告呈現著嬰兒潮世代步入中年,愉快經營民宿和果園的畫面。針對四十歲以上女性提供生涯建議的《More 雜誌》,甚至贊助了一系列的「再造」會議。

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是,退休這件事正被再造,甚或捏造。

不可否認的,重生再造的故事具有英雄式的訴求,尤其吸引五、六十歲的人,這些人正面對新的人生階段,亟欲展開精彩的另一章。這種激昂論調當然會擊敗負面的敘述:你退休的年紀到了、一切都玩完了,事業巔峰已逝,你只剩兩個選擇,不是勉力撐住,就是跌入谷底。

儘管這些故事激勵人心,但我卻愈來愈相信,這種「再造」的神話,這種和過去一刀兩斷而獲致重生的浪漫情節,不但不切實際,而且會產生誤導。我甚至認為它其實有害,會阻礙中年的人生再造。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再造」並不實際,甚至並不討好。基本上,它太工程浩大。究竟有多少人能像高超的魔術師一般,揮別過去再從零開始,打造全新的自我和人生?當然,這不是不可能,但至少在好萊塢以外的真實世界裡,它很少發生。

尤有甚者,「再造」神話隱含的假設是,過去雖是我們生命經驗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