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投資也走極簡風?

今日,平均營收倍數最高的產業,是實體資產比率最低的產業。本文依這兩項指標,將各產業劃分成四個象限。其中的「建造者」與「服務者」,若要避免價值進一步減損,領導人必須改變觀念、運用科技,以及重新配置資本。
在家的時候,我們跟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一樣走向極簡主義,我們購買的是使用體驗,而不是實體的東西;我們使用服務,像是線上影片服務網飛(Netflix)、串流音樂服務Spotify、叫車服務優步(Uber),而不擁有實體資產如電影、音樂和汽車。這類公司提供這些服務,讓我們得以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想法、關係、資產),這類公司不只較受投資人重視,本身的實體資產也較少。亞馬遜(Amazon)只有幾家實體店面,優步也不管理車隊,而eBay也沒有在管理供應鏈。

這是個很大的轉變。自工業革命以來,公司競相累積原料、土地、工廠和設備,深信取得且擁有更多,就等於有更高的價值。過去多年來的確是如此。奇異公司(GE)、通用汽車(GM)、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e)、沃爾瑪(Walmart),都曾藉由他們的規模來競爭和成長。

在數位時代,那些過去大型工業公司已取得的實體資產,突然變成愈來愈沉重的負擔。存貨價值下跌,而且必須處理掉。當某個地點的需求改變,土地變得很難取得,或者很難脫手。而在世界因科技而走向虛擬、擴增時(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設備還是得保養維護。在某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