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企業永續關鍵:勇於面對失敗

由於創新意味著資源投入,要提升已投入資源的報酬率,只有兩種方法,一是降低投入的資源,另一個方法則是提高投入資源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將失敗經驗化為未來成功的能量。

提升「失敗報酬率」〉(Increase Your Return on Failure)一文的作者倫敦商學院教授朱利安.柏金紹(Julian Birkinshaw)與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馬丁.哈斯(Martine Haas)在文中所言,由於創新意味著資源投入,要提升已投入資源的報酬率,只有兩種方法,一是降低投入的資源,另一個方法則是提高投入資源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將失敗經驗化為未來成功的能量。

如果回到台灣企業現在的處境來看,許多企業顯然傾向選擇降低創新投資,而非從錯誤學習,來提高成功機率。義守大學講座教授兼國際學院院長劉常勇為文,從台灣本地特殊的環境,解讀阻礙台灣企業提升失敗報酬率的根本原因,並提出具體建議。

沒有人喜歡被貼上失敗者的烙印,在西方中古世紀,失敗者與奴隸、罪犯、叛亂者劃上等號;在中國的科舉制度中,屢考不中、名落孫山的學子,則普遍為鄉親視為失敗者。無論中外,在傳統社會,「失敗」是代表恥辱的印記。然而,如果一個社會文化歧視失敗者,企業管理機制也傾向懲罰失敗者,那麼人們必當迴避失敗,人們排斥所有不確定風險的開創性事物,就不可能有創新突破,企業將停滯不前,被環境變遷...

本篇文章主題

創新

更多關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