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增加談判跨文化智商

解讀〈跨國談判贏家攻略〉

增加談判跨文化智商

增加談判跨文化智商

Jantanee Runpranomkorn/shutterstock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加快,跨文化談判的能力也變得愈來愈重要。無論是商務、經濟或是政治談判,是能準確地解讀談判對手,攸關談判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也由於跨文化能力如此重要,近年,甚至有學者提出「文化智商」(Cultural Quotient 或Cultural Intelligence, CQ)這個概念,將其與智力商數(IQ)及情緒智慧(俗稱EQ)並列,衡量一個人對於跨文化的「理解力」與「適應力」,並將其視為全球化時代必備的能力。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從「文化智商」角度切入,結合《哈佛商業評論》焦點企畫文章〈跨國談判贏家攻略〉(Getting to Si, Ja, Oui, Hai, and Da)的論點,以及他長年為兩岸公私立機構進行談判教育訓練的觀察,點出國人在跨文化談判時容易踩到的「誤區」,並提出對應之道。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加快,跨文化談判的能力也變得愈來愈重要。國際學者包括P. Christopher Earley與Soon Ang等人,在12年前提出了「文化智商」這個概念,並將其定義為「一個人在不同國家、不同民俗與不同組織文化中,能否有效運作的能力」;這意味著,對談判者來說,除了智商(IQ)與情商(EQ)之外,衡量談判能力的標準,還必須加上跨文化的面向。而如何才能增進文化智商,避免踏入文化誤區,並有效建立談判互信呢?我的建議如下:

跨文化智商1:解讀談判對手的語言

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懂一點對方的語言,才能抓到談判對手的思路與邏輯。〈跨國談判贏家攻略〉一文作者艾琳.梅爾(Erin Meyer)在文中提到語言的重要,我非常同意。我曾經幫好幾本談判英文的書寫過導讀或掛名推薦,但後來發現這些書多半都在「教英文」,而不是在「教談判」。也就是說,必須將不同語言裡隱藏的意義與談判理論聯繫起來,才能抓到箇中的精髓。比如在談判桌上,美國人提出方案的時候經常說:“One fair solution might be…”這短短的五個字,實有多重意義。

從談判英文的角度來看,重點可能擺在“might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