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低成本策略哪裡錯了?

台灣過去成功的心智模式哪裡錯了?我們容易掉入的〈紅海陷阱〉,可從三個角度切入:一,企業主認為客戶導向、利基市場,就是藍海策略;二,誤以為市場創造等同於科技創新或破壞性創新;三,誤以為必須在差異化與低成本策略二擇一。
台灣企業家過去成功的心智模式哪裡錯了?暢銷書《藍海策略》兩位作者為本期撰寫的〈紅海陷阱〉(Red Ocean Traps)一文中,以心智模式當切入點,探討為什麼組織總是陷入紅海陷阱,不能開創藍海。

心智模式是一種習慣的思維,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認知。企業家為什麼要了解心智模式?因為心智模式會影響人的決策行為。心智模式是人從經驗中學習累積而來,是決策者對環境變化的因應模式。一個有成功經驗的人,當碰到問題就會習慣依內在的心智模式做出反應。

近二十年前,當亞洲發生金融風暴時,台灣企業是四小龍中受損害最小的。那時台灣企業主的心智模式,也就是所謂成功的慣性,是採用低成本導向的成長策略。當時也正逢科技產品的新需求產生,包括手機、電腦、筆電等電子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已標準化,但是新產品的製造、研發等的投入仍要大量資金,所以需要國際分工,台商西進主要是希望貫徹這些低成本策略。一旦需求已被創造出來,產品售價下降,需求量一定會增加,低成本策略得以成功,一直以來這也扮演著台灣企業成長的動力。台灣廠商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及手機不斷地降低成本,在當時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確實創造了藍海,但是當強大的競爭者進來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