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愛麗絲.華特斯
1971年,華特斯在美國加州柏克萊(Berkeley)開設潘尼思小館(Chez Panisse)時,沒想到會引發一項全民運動,追求本地、有機、有永續來源的食物,還激發一個世代的主廚跟隨她的腳步。但她無心插柳柳成蔭。如今她是積極熱中的社運人士,創辦了「可食校園計畫」(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在五千多所學校開設食物教育課程。她仍然督導她唯一的一家餐廳。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你是如何從餐廳老闆變成社運人士的?
愛麗絲.華特斯答(以下簡稱答):我想做一件自己有熱情去做的事,開一家小餐館,請朋友們吃類似我在巴黎時愛上的法國食物。在努力尋找那種食物時,我因緣際會走到本地有機食物生產者的門口。我依靠他們,和他們交朋友,並讚揚他們。我意識到照料、關心土地的人很可貴,我們應該付錢酬謝他們辛勤的工作。我認為這樣做並不激進。我知道,避開工業食品,以及到農民市場買東西,是反主流文化的。但對我來說,這很自然:我們照料土地,慶祝收穫,使用當令食材作菜,坐在桌旁吃飯。
問:除了採購食材,潘尼思小館是如何嶄露頭角的?
答:我總希望把每個細節做得很精確。人們以為我執著在照明、份量等等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你是如何從餐廳老闆變成社運人士的?
愛麗絲.華特斯答(以下簡稱答):我想做一件自己有熱情去做的事,開一家小餐館,請朋友們吃類似我在巴黎時愛上的法國食物。在努力尋找那種食物時,我因緣際會走到本地有機食物生產者的門口。我依靠他們,和他們交朋友,並讚揚他們。我意識到照料、關心土地的人很可貴,我們應該付錢酬謝他們辛勤的工作。我認為這樣做並不激進。我知道,避開工業食品,以及到農民市場買東西,是反主流文化的。但對我來說,這很自然:我們照料土地,慶祝收穫,使用當令食材作菜,坐在桌旁吃飯。
問:除了採購食材,潘尼思小館是如何嶄露頭角的?
答:我總希望把每個細節做得很精確。人們以為我執著在照明、份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