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構築復原力
超越篇1》失敗不是世界末日
構築復原力
Building Resilience
GRADY MCFERRIN
幾乎每個人都在職場上失敗過,只不過,有人在低潮過後再創高峰,有人卻從此一蹶不振。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復原能力。復原力是可以訓練的:美國陸軍就開始推動前所未見的「創傷後成長」培訓課程,企業界該如何借鏡?
道格拉斯和華特都是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企管碩士;一年半以前,都遭到華爾街的公司裁員;兩人都陷入一片混亂:傷心、沮喪、無所適從、對未來充滿了焦慮。但對道格拉斯而言,這些情緒只是暫時的,兩個星期後,他告訴自己:「這一切與我無關,只是因為景氣正壞。我在專業上表現得很好,一定能找到出路。」他重新寫了履歷表,寄給12家位在紐約的公司,不過全被拒絕了。接著,他試了老家俄亥俄州的六家公司,終於找到一份工作。相反地,華特逐步陷入絕望:「我會被炒魷魚,是因為抗壓性不夠,」他想:「我不是因為景氣不好才被解雇的。而且,景氣還要好幾年才會復甦。」即使就業市場已經好轉了,他還是沒再找其他工作,最後只好搬回家與父母同住。(道格拉斯與華特是化名,他們的情況都是根據真實受訪者的資料整合而成。)
每個人對失敗的反應不同,道格拉斯與華特正好站在光譜的兩個極端。像道格拉斯那樣的人,經過短時間的消沈,就會從谷底反彈,挫敗的經驗,反而讓他們在一年內就有所成長。像華特那樣的人就不同了,先是悲傷,然後意志消沉,最後對前途充滿了恐懼,結果動彈不得。然而,職場上難免會遭逢失敗,就像失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