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射出成長策略三枝箭,餐桌創業登上太空供應鏈

昇達科技董事長陳淑敏/蘇義傑攝
精選專題2025台灣上市櫃女性CEO 30強
近年低軌衛星成為全球通訊的關鍵技術,昇達科技做為其中關鍵元件的供應商,業績扶搖直上,而這始於25年前的一次餐桌會議。如今身為董事長的陳淑敏,當年與丈夫一起創業、分工合作,她具有怎麼樣的策略眼光,一路帶領公司拿下太空商機?
全球對高速連網的需求持續攀升,低軌衛星逐漸成為解決數位落差與通訊瓶頸的關鍵技術。而且低軌衛星的運用領域愈來愈廣,從農業監控、遠洋船運、礦區管理到飛航追蹤等等,無一不包。
當全球氣候異常情況頻傳時,低軌衛星也成為必要的新科技。若是地震、洪水等天災發生時,造成地面網路斷訊,衛星通訊可扮演備援角色,已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進行風險管理與應變規畫時的新選項。尤其在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與亞馬遜Kuiper等計畫推動下,產業熱度更是直線上升。
做為全球低軌衛星系統關鍵元件供應商的昇達科技,業績也跟著水漲船高。2024年營收23.3億元(新台幣)、稅後淨利5.47億元及每股稅後盈餘EPS 8.59元,全部是歷史新高。毛利率也從原本的四成,一口氣突破50%,是衛星時代最大受惠者之一。
昇達科技董事長陳淑敏,本屆再度入榜《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 30強」之列,且由2023年的上櫃第四名提升為上櫃第二名;任內市值成長金額230.4億元,累計總股東報酬率584.7%,平均EPS 3.9元,ESG評比為優等。
昇達成立於1999年,由現任總經理吳東義與妻子陳淑敏共同創辦,以微波高頻通訊元件的設計研發製造起家,近年來積極投入低軌衛星相關被動元件,也成功打進SpaceX與亞馬遜的供應鏈。
從一張餐桌開始
吳東義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赴美進修,取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電機工程博士。喜愛研究,對通訊微波技術情有獨鍾的他,當年因為相關產業尚未成熟,畢業後覺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決定創業。
而太太陳淑敏也是學霸。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企管碩士,也一起投入。決定創業時,兩人都不到35歲。
「那個年代一講微波,大家都以為是微波爐,因為都不懂嘛!」陳淑敏笑著回憶起公司成立之前,吳東義拿著一台從廠商借來的網路分析儀,帶著一位工程師,就在家裡的餐桌,啟動創業計畫。沒多久,拿著父親二、三百萬的退休金,再加上兩位國中同學,各投資一百萬元,夫婦倆啟動了創業之路。
公司成立三年後就損益兩平,第四年開始獲利,一方面是因為通訊產業從3G一路成長,需求快速增加;二方面則是昇達選擇了一個低資本需求的發展模式。
陳淑敏解釋,昇達並不是一次投入大筆資金,興建完整產線或廠房,而是先採購足以應付當下產能所需的設備數量,等到客戶訂單增加,再依需求添購新設備。如此有助於控制初期資本支出,降低營運風險。
成長策略一:永遠比客戶先想一步
這個模式讓昇達穩健起步,但後續則是依靠三個策略持續成長。
首先,始終堅持「永遠比客戶先想一步」。昇達從服務中小型客戶開始,累積實績與信任,之後才打入諾基亞(Nokia)、愛立信(Ericsson)、華為等國際知名大廠供應鏈。核心關鍵在於不只被動回應客戶需求,而是主動預判客戶未來的技術方向與挑戰,提早布局研發與製程。
以通訊高頻元件設計為例,產品精準度愈趨嚴謹,且體積愈做愈小。昇達提前投入新技術研發,即使目前客戶尚未提出需求,已先進行模組優化與規格升級。因此,當客戶啟動新一代產品開發時,昇達往往已具備可立即導入的解決方案,縮短產品上市時程。
技術上的「先行一步」,強化了彼此的合作關係,讓客戶更傾向持續與昇達合作,而非重新尋找其他供應商。這是昇達得以在全球通訊大廠供應鏈中穩固立足的第一道防線。
成長策略二:堅守本業不盲目擴張
昇達第二個能穩健壯大的關鍵,則是堅守本業、不盲目擴張。
創業多年,昇達始終清楚自身的核心優勢,即便面對看似更大、更熱門的市場機會,仍選擇保持距離。舉例來說,昇達的主力產品是通訊系統中的「被動元件」,像是天線、濾波器這類不提供能量,只能儲存或釋放能量的元件。儘管市場或股東,常常建議昇達能夠跨入毛利更高的「主動元件」市場,吳東義與陳淑敏也不為所動。
因為主動元件的晶片設計,核心技術已被高通等國際大廠掌握,台灣廠商多停留在組裝整合,需要承擔龐大的庫存風險與價格壓力。因此,與其追逐表面更大規模、實則競爭激烈的市場,昇達更傾向持續深耕技術、精緻化工藝,將最擅長的事情做到最好。
成長策略三:決策前確認「目的」
第三個支持公司平穩發展的關鍵,是在決策前,先釐清「目的」。昇達曾多次評估併購競爭對手的可能性,其中一家是法國通訊大廠阿爾卡特(Alcatel)的供應商,在東歐有製造基地,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
由於昇達在歐洲已攻下了諾基亞跟愛立信,希望能乘勝追擊,再拿下阿爾卡特,看到這家公司的條件,便進行併購評估。但最後陳淑敏否決了這項併購,因為她反覆詢問一個核心問題:「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取得特定客戶的訂單,透過原本的技術含量,未來仍有機會,是否有必要花費大量管理資源併購?
許多企業在做重大決策時,容易陷入「為了成長而擴張」及「為了競爭而併購」的迷思,陳淑敏則始終要求自己在每一次討論中,先回到「目的是什麼」,降低風險。
剛中帶柔,以同理心致勝
在昇達,研發和業務由吳東義主導,發展策略則由陳淑敏推動,但兩人會互相協調商量,尤其當比較性急的陳淑敏急著往前衝時,A型處女座的吳東義還會適時踩煞車。
陳淑敏自嘲是「專門幫公司花錢的人」。昇達不論是併購案、購置廠房或土地等重大決策,都由她經手第一關,因為她擅長化繁為簡,在龐雜的資訊中先理出頭緒,過濾、聚焦後,再交由團隊深入評估。
「其實我沒有什麼女性特質,我可能比公司其他主管更像男人。」陳淑敏說,自己個性很急,所有事情都要求快,講究效率;只是她會採取柔性的行事風格,用比較細緻的方式來推動。
舉例來說,之前跟外部伙伴談合作案時,對方的代表就曾開玩笑地回應:董事長很會殺價,但殺得不會讓人不太舒服。因為陳淑敏在爭取己方的權益時,會以同理心設想對方的立場,希望順利達成協議。「不過女兒都吐槽我,說我的同理心只是為了打贏對手。」她大笑說。
談到家庭,陳淑敏也感性地提到先生吳東義對她的支持與尊重,在公開場合必定以「董事長」相稱,還會在朋友面前開玩笑說,他的薪水都是太太發的。
雖然低軌衛星的蓬勃發展潛力無限,但陳淑敏說,當前局勢是創業以來最渾沌的,關稅、地緣政治等變數,讓決策變得更為艱難。不過「既然走了,就是要走順、走開,活在後悔是沒什麼意思的。」未來她還會勇敢地邁開步伐,帶領公司前行。
身分/昇達科技董事長
出生/1966年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管碩士、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學士
公司成立/1999年
2024年營業額/23.3億元新台幣
主要業務/低軌道衛星及微波高頻通訊元件設計研發與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