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上銀蔡惠卿蟬聯上市冠軍、環球晶徐秀蘭上櫃三連霸!

Ople Kulnipa/shutterstock
精選專題2025台灣上市櫃女性CEO 30強
《哈佛商業評論》2025年第三屆「台灣最佳女性CEO調查」出爐!30位傑出女性領袖在AI轉型、供應鏈重組中展現卓越領導力,不僅財務績效亮眼,ESG永續表現同樣出色。她們以靈活韌性管理風格,帶領企業突破產業變局。(調查/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全球企業治理日益重視多元與包容,女性企業領導者的影響力不再只是象徵,而是驅動企業成長與創新的關鍵力量。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自2021年起,首創「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以嚴謹的財務指標與ESG構面,盤點台灣女性企業領導者的表現。
調查今年邁入第三屆,持續追蹤台灣上市櫃女性領導者在經營績效以及追求永續成長的表現。在財務績效指標部分,依然採取美國版《哈佛商業評論》評比全球CEO的兩大創始指標:「任內市值成長總金額」與「累計總股東報酬率」為基準,更特別納入台灣企業績效評估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之一:平均每股稅後盈餘(EPS),以更貼近本地市場的分析視角,全面衡量女性領導者在企業營運上的實質貢獻。
至於與永續成長相關的ESG成績評比,本屆方式則有所更新。除了早已受產官學研各界認可的「公司治理評鑑」外,也納入台灣指數公司的「TIP台灣永續評鑑」模型。台灣指數公司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轉投資設立100%持股的子公司,而該模型由上市櫃企業之永續報告書、年報、政府資訊等公開資訊建構而成,是國內極具公信力的評鑑指標。
全台灣共有1,800多家上市櫃公司,共有326位女性董事長、執行長、總經理(含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其中上市187位,上櫃139位,上市櫃分布比率相近。
依據本刊篩選標準,扣除上市櫃未滿兩年,且市值、營收、EPS等財務條件符合標準者,共122位,最終評選出上市女性CEO 20強,及上櫃女性CEO 10強(調查方法詳見「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說明」)。
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說明
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的「2025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 30強」,是依循美國總部英文版《哈佛商業評論》的全球100大CEO的調查方法,進行台灣本土落地化。如今已成為台灣規模最大,也是唯一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女性領導者個人表現的績效調查。本調查自2021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今年邁入第三屆。
本項調查是以上市櫃企業女性領導人為評選標的。首先從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資料中,篩選出企業領袖為女性,並於2025年4月30日仍在職,一共326位。
要進入排序,還需符合下列條件:公司上市(櫃)兩年以上、且受評領導人就職滿兩年、未觸犯過重大法規疑慮者,並須符合企業財務標準(上市企業市值超過40億、2024年營收超過20億;上櫃企業市值超過10億、2024年營收超過5億;近5年內年度EPS不得有3年以上為負值,若上市櫃未滿5年者,不得有過半年份為負值)。最終共有122家上市櫃女性企業領袖符合標準,進入最終評比。
《哈佛商業評論》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不只重視財務績效,更納入ESG評級。最終計算方式,是依據每位企業領袖任期內的「財務構面」及「ESG評級」兩個面向,計算出最後的總成績,並據此進行排名。以下分別說明。
1. 財務構面(占總成績90%)
由下列3項指標構成,各占不同權重:
① 任內市值成長金額:計算該企業領袖自就任日至2025年4月30日的市值金額變化,以計算結果排名(本項指標權重占40%)。
② 任內累計總股東報酬率(TSR):總股東報酬率中的股價部分,為了剔除因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減資3種造成股價假性波動的因素,因此同時考慮除權息參考價及除權前收盤價、股息等,做為調整因子進行調整。最終以調整後股價進一步計算企業各年度的總股東報酬率(TSR),將該企業領袖自上任年度開始,不同年度累計股東報酬率加總,以計算結果進行排名(本項指標權重占40%)。
③ 任內年平均EPS:計算該企業領袖自就任當年至2024年的任內年平均EPS,以計算結果進行排名(本項指標權重占20%)。
2. ESG構面(占總成績10%)
將每家公司在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公布之「公司治理評鑑」依級距換算分數,加上採用台灣指數公司「TIP台灣永續評鑑」模型等兩大指標,進行分數計算。另參考Sustainalytics ESG及FTSE Russell ESG兩項國際ESG指標做為加分項,符合一個條件加一次分(加分標準:Sustainalytics ESG評比低於30、FTSE Russell ESG評比高於2.5),並將最終成績以「優」「佳」「良」三種等第呈現。
本調查相關資料蒐集來源,涵蓋台灣經濟新報提供之上市櫃公司相關財務資料、台灣指數公司「TIP台灣永續評鑑」、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ESG資訊。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共同蒐集資料,並進行計算和排序。
為符合台灣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女性CEO是指各家企業具備實際決策權的女性領導人,職稱可能為董事長、副董事長、總裁、執行長或總經理。
企業績效表現多元,目前仍難有完美之衡量指標,「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 30強」調查力求嚴謹詳實,並盡力兼顧不同層面之相關績效,若有未臻完善之處,尚祈社會賢達與讀者批評指教。
相較於2023年,整體上市櫃女性企業領袖的人數,由上一屆225位提升至本屆326位,增加比例高達45%,顯見國內傑出的女性企業領導者日益增多。
由於列入評鑑的女性企業領袖人數增加,第三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的上榜比率,也由第二屆的13.3%,下滑至9%,能夠進入排行,殊為不易。其中上市公司的女性CEO上榜比率為10.7%;上櫃企業的女性CEO上榜比率更僅有7.2%,入榜難度提高。能夠在績效與永續表現上脫穎而出者,都是女性企業家的一時之選。(請見入榜名單)
衛冕冠軍:蔡惠卿、徐秀蘭
上市櫃女性CEO的30強名單中,僅有29位女性領導人,因為上櫃企業女傑中,身兼環球晶圓及中美矽晶董事長的徐秀蘭,以兩家企業的優越績效同時入榜,繼2023年之後,再度占據兩席名額,且以環球晶圓董事長的身分,連續三屆蟬聯上櫃女性CEO的榜首。而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則是連續兩屆勇奪上市企業女性領袖排行榜冠軍。
上銀科技是全球精密傳動元件與機器人關鍵零組件的領導供應商,長期深耕工業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領域,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製造業升級的浪潮中,上銀不僅成功鞏固全球市場版圖,更持續擴充產品應用範疇,深化高階機器人、自製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等核心技術,展現高度自主研發能力。
雖然近期因川普關稅政策,以及新台幣匯率急升的雙重衝擊下,讓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者遭遇了一些逆風,但外界仍看好上銀可憑藉其長期累積的技術能量,在AI及機器人相關的重要零組件扮演關鍵角色,也將是未來的重要成長動能。
人稱「E總」的蔡惠卿,是精密機械產業的首位女性總經理,自2008年接任上銀總經理以來,就以她循循善誘的領導風格,蓄積團隊的成長動能。除此之外,她也是上銀二代、現任董事長卓文恒接班過程的最佳神隊友。
至於外號「晶圓女王」的徐秀蘭,則是國內外獲獎無數的傑出女性領導人,除了本刊上櫃企業女性CEO三連霸之外,2023年榮獲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打敗來自45個國家的其他48名競爭對手,是台灣第一人。
徐秀蘭長久以來以果斷的併購策略聞名於業界,環球晶圓也是靠四次大型併購成長至今日的規模。不過相較於上銀由於外部環境變動造成的低迷,環球晶近期考驗則更加嚴峻。
環球晶近期雖然擴大全球布局,包括今年5月美國德州新廠啟用,加上之前的美國密蘇里州以及歐洲義大利擴廠,但並未在營運成績上有所展現;尤其2024年在半導體產業一片看好之際,全年度EPS居然較2023年衰退超過50%。
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指出,環球晶的主力產品8吋矽晶圓,成長空間幾近飽和,再加上中國大陸產品的低價競爭,產業面備受挑戰;再加上之前德國世創電子(Siltronic AG)併購案不但未能成功,世創近期的營運不振,更讓持有該公司約14%股份的環球晶財報受到拖累。好消息是,環球晶2025上半年營收,已開始回穩攀升。
雖然徐秀蘭以她長期的穩健績效,在本屆的台灣上市櫃女性CEO調查中仍能獨占鼇頭,但公司未來的發展,對這位常勝女傑來說,仍是如履薄冰。
科技業一枝獨秀,創辦人仍居主流
第三屆最佳女性CEO的產業分布,仍以高科技產品與服務為主流,在30家上市櫃入榜企業中占了21家;尤其在10家上櫃企業中,更是占據了9家的壓倒性優勢。一方面反映出女性在科技產業中逐漸建立領導地位,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整體產業結構持續向ICT領域傾斜。另外其他入榜產業還包括傳統製造業、金融業、建材營造和生技醫療(表一)。
至於女性CEO的個人身分,以公司創辦人或共同創辦人最多,共12位;專業經理人10位;家族成員(含配偶及二代)7位(表二)。擔任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的平均年資為16.5年,平均年齡則為63.5歲。
30家上榜企業的總體財務成績也十分亮眼,平均任內市值成長金額為427.7億元(幣值皆為新台幣),平均任內累計總股東報酬率為492%,任內年平均EPS則高達9.1元。上市公司在平均任內市值成長金額,以及年均EPS優於上櫃公司,但上櫃公司的平均累計總股東報酬率則略勝上市公司一籌(表三)。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中,在ESG構面「優」「佳」「良」三等第的評比結果,高度集中於優等。30家上榜企業中,有26家獲得「優」等評比,占比高達87%;上櫃10家入榜企業甚至全數獲得優等。顯示這群女性領導人,已將ESG的相關表現,納入公司長程發展的願景。
緯穎、川湖均受惠AI伺服器
近年來與AI相關的產業均呈現一片榮景,此次入榜的女性企業家所領導的公司,亦有許多隨著AI的成長乘勢而起,像是緯穎、川湖、勤誠等企業,都延續了過去的好表現。
其中最耀眼的,當屬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寗,在財務指標中的任內年平均EPS,繳出了69.9元的驚人成績,遠優於整體女性CEO的平均9.1元。而任內市值成長金額也高達2,891億元,公司股價曾經一度來到2,980元的天價,在本屆上市女性CEO中高居第2名。
緯穎是全球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Meta、Google、微軟、亞馬遜)的ODM伙伴,擅長設計與製造客製化的資料中心伺服器與儲存系統,是可同時滿足高階算力設計及大規模交付能力的供應商。由於這些雲端巨頭是AI時代最大基礎建設投資者,緯穎的業績自然隨之水漲船高。
2024年是緯穎大爆發的一年,除了營收突破歷史新高超過3,600億元,EPS更高達126.57元;且外資推估,緯穎未來的EPS將續創新高,2027年甚至可望超越大立光2019年創下的210.7元的台股EPS紀錄,成為新科台股EPS冠軍。
2025年上市女性CEO第三名,川湖科技總經理林淑珍,是董事長兼創辦人林聰吉的次女,2006年接任總經理迄今,帶領企業市值成長1,558億,累計總股東報酬率559.8%,任內年均EPS也高達18.5元。
同樣受惠於AI產業的蓬勃發展,川湖的業績一飛沖天,2024年的營收首度突破百億元,EPS 64.59元也是歷史新高,火熱的績效表現帶動川湖於今年2月股價首度突破2,000元,是近期市場上最受矚目的AI概念股之一。
尤其令人吃驚的是川湖的毛利率,2024年第三季首度突破七成,今年第一季的毛利率更高達76.1%,以其所處的電子零組件產業來說幾乎前所未見。
光紅建聖、勤誠興業TSR分居一二名
同樣也是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的,還有提供機架式、直立式伺服器及個人電腦機殼解決方案的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名列上市女性企業領袖第四名。2024年同樣是勤誠興業大爆發的一年,營收145億,稅後淨利19.3億,EPS 16.05元,全部都是歷史新高,股價自2023年5月開始迅速攀升,至今上漲超過6倍。
勤誠興業的成長關鍵,不僅來自於傳統機殼製造本業的深化,更在於積極布局資料中心與AI伺服器解決方案的策略轉型,並逐步蛻變為具備設計顧問與系統整合能力的服務型企業。市場預估2025年勤誠的營收可望較去年再成長二成,EPS甚至可望挑戰30元大關。
勤誠最耀眼的成績是任內總股東報酬率,高達919%,在29位女性企業領導人中高居第二位,唯一超越勤誠的,則是生產光通訊元件、射頻連接器等產品的光紅建聖,繳出了983.5%的傲人數字。
光紅建聖成立於1996年,當時正逢國內外有線電視產業蓬勃發展,以生產高頻連接器起家,2005併購德國英飛凌(Infineon)公司的光纖通訊部門,取得多項重要光通訊專利,並進一步成為西門子(Siemens)、阿爾卡特(Alcatel)等通信大廠供應商。
光聖之所以能有如此驚人的總股東報酬率,來自於公司股價大幅成長,自2024年初至2025年初,股價一度翻漲近10倍,本屆勇奪單項冠軍。
多變局勢下,女性特質更形珍貴
近年來,女性企業領袖的人數不但顯著增加,更與傳統男性領導風格迥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負責推動包容與多元議題的會計師簡汎亞指出,這群女性領導人往往不以權威立場主導決策,而是善於透過溝通、協調與長期規畫,營造出更具包容力與韌性的企業文化。
這股由女性領袖所帶動的管理風格,恰巧也與當代組織文化的變動趨勢契合。隨著數位時代資訊流通加速、組織階層扁平化,過去高度階級式、單向命令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更需要傾聽、同理與跨部門協作的領導能力,也是女性領導人較擅長的特質。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認為,在地緣政治動盪與全球貿易格局劇烈變動下,女性企業領袖的特質可能成為關鍵優勢。女性領導者較擅長處理細節,且風險敏感度較高,在風險管理逐漸成為企業治理核心的今天,這類特質讓女性領導人更具說服力。黃文清預期,未來在上市櫃企業中,女性擔任CEO的比例可望持續上升。
在企業領導力的討論中,性別往往成為被關注的焦點。然而,真正決定一位領導者是否優秀的,仍是其專業素養與個人能力,而非性別本身。過往女性在職場中,可能因為成長背景、社會期待等因素受限,但在管理更強調韌性與靈活性的今日,女性領導人的特質,更有機會成為企業未來不可忽視的核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