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國力資源的盤點與有效配置

國力資源的盤點與有效配置

國力資源的盤點與有效配置

Joe Leineweber / Pexels

老天真的待台灣不薄,接連幾週的乾旱缺水,就在最緊要關頭,中南部降下豪大雨,雖然未必能自此高枕無憂,但至少暫時舒緩了眼前的緊繃情勢。
近年來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鐘擺效應,似乎明顯往後者傾斜。所幸有不少人士投身在相關領域,希望能取得兩者間的平衡;許多NPO、NGO組織相繼倡議ESG、PRI(責任投資)等議題,就是在為永續環境、永續經營而努力。

同時,企業經營已從早年「追求股東利益極大化」,進化為「謀求社會利益極大化」;基於此,將企業經營的專業知識導入不同領域,取得最佳效能,結合科技管理與環境需求,才能讓永續成為可能。

根據統計,即使在台灣降雨量偏少的2019年,全年降雨量仍約為世界各國平均值的2.25倍;不過台灣的自然條件不容易留住降雨,2018年的降雨中,利用率不到二成。在可利用的水資源中,有25%來自水庫、42%來自河川、32%來自地下水。

水庫來源僅占台灣水資源的1/4,但這不表示,我們可以漠視當前台灣各大小水庫蓄水量節節下滑的現象。因為氣候暖化、降雨減少、颱風過門不入等因素,也深深影響河川水量及地下水的存量。

以企業管理的觀點,來看水資源



以企業管理的觀點,水資源應視為相關部門的產品或原料,當流量與存量的變化觸及某個警戒指標時,就要提早備戰,開源、節流,甚至調整價格,都是要考慮的選項。

台灣水費號稱東亞國家,甚至全球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