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精算研發收益

大部分頗具規模的大型公司,投資在研發上的錢不夠多。儘管它們知道,如果投資更多,應會有更好的成效;但它們也知道,不可能毫無節制地追加預算。究竟該支出多少,才最恰當、最能發揮功效?有沒有可行的計算公式?
公司要怎麼知道,從研發活動得到什麼樣的報酬?自家公司的研發工作,是不是做得比競爭對手要好?應該花多少錢,以及能做些什麼事,來改善投資成效?

目前,用來衡量研發成效的標準,像是支出金額或專利件數,並沒有回答到上述的問題,或是也未能可靠地預測到公司的市場價值。每年都會發表「全球一千大創新企業」(The Global Innovation 1000)研究報告的顧問業巨擘博斯管理顧問公司(Booz & Company),每年也都會指出,研發支出和市場價值或成長沒有關聯。2010年的報告這麼說:「增加研發支出,並沒有得到更好的成果。最重要的因素,是要能做到策略校準(strategic alignment;編注:指考量企業資源和現實狀況而機動調整策略),以及打造支援創新的文化。」問題在於,策略校準和打造文化兩項是否做得好,也很難衡量,更別說是研究它們與獲利力或市場價值的關係了。

因此,公司面對單季盈餘的壓力時,研發很容易成為縮減的目標。既然企業將研發列為費用,不是資本,縮減研發支出,馬上就能提高利潤,而縮減支出後的幾年內,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不利的影響。

在與實體資本或廣告等報酬較容易量化的投資做比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