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讓標準流程活起來

讓標準流程活起來

When Should a Process Be Art, Not Science?

標準流程的風潮已經走火入魔了。事實上,很多流程不見得需要如此「標準」,硬套上嚴格的規範,反而綁住了創新的動能,進一步影響到績效表現。只不過,有些需要「藝術家」判斷的流程,還是要有適當的管理。
一項在歐洲成功運作的銷售流程,應該推展到全球各地一體採用,還是該讓各地區的團隊自由發揮?製造業者應投資在開發並記錄符合最新ISO標準的流程細節,還是多給員工一些訓練與授權,以改善品質?以管理護士的方式管理醫生,或是以管理技師的方式管理查帳人員,能夠改善品質嗎?不管是哪一行的高階主管,幾乎都會對流程處理方式產生類似的疑問。有些流程不太像科學,比較像藝術,原本就難以界定與標準化。本文就是要協助高階主管了解,哪些流程不該標準化,以及如何兼顧藝術與科學的流程管理。

百年來的標準化風潮中,不時有人建議應該允許某些流程有所變化。學校灌輸企管碩士流程標準化的概念,這正是六標準差專案的核心,全球經理人與顧問都奉行。許多製造業公司因複製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而大幅改善品質和效率。豐田這套做法採行嚴格的工作標準化,並搭配其他許多做法,例如及時(just-in-time)元件配送,以及用視覺化的控制方法來凸顯出現偏差之處。而幾乎所有類型的服務業者,也都普遍靠標準流程,獲得驚人的利潤。

標準流程雖然成效良好,但也出現過度使用的現象。大家太過強調標準流程,不太會考慮何時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