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決策不是押注

決策不是押注

How Well-Run Boards Make Decisions

在「公司治理」日益受到重視之際,原本企業董事會幾乎不對外公開決策流程,現在也有逐漸透明化的趨勢。現在就讓我們揭開決策原則的神祕面紗,讓各公司的董事會可以運作得更順暢。
恩隆(Enron)、世界通訊(WorldCom)等公司相繼垮台;另外許多知名企業雖然不至於垮台,卻也飽受打擊,譬如迪士尼(Disney)為了解雇總裁奧維茲(Michael Ovitz),據估計支付他一億四千萬美元的離職金。

因此,企業界積極重整董事會的結構。例如,增加董事會的獨立董事名額;幾乎所有的董事會都任命了首席董事(lead directors),協助董事會監督公司;幾年前,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董事會設有首席董事。現在,企業也把董事的薪資和委員會姓名放在網站上和提報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裡。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更規定董事會必須設有稽核委員會(audit committee),完全由獨立董事組成才能加入。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改變多半是對公司有好處的。除了上述的改變之外,還有一些董事會的新措施也日益普及,譬如設置獨立的提名委員會,以及規定董事必須持有公司股票。上述所有的變革做法,都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績效。

可是,這些看得見的結構性變化並未深入董事會工作的核心,也就是攸關公司未來的各項決策(無論決策的結果是好是壞)。社會大眾多半不知道哪些決策由董事會負責,他們又是如何做出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