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共享經濟的重點並非共享

共享經濟的重點並非共享

The Sharing Economy Isn’t About Sharing at All

許多人將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譽為未來的一大成長商機,從《財星》(Fortune)雜誌到歐巴馬總統都不例外。由於共享經濟能讓消費者以便利、廉價的方式取得資源,卻無需承擔擁有權所帶來的財務、精神或社會負擔,已經攪亂了像是旅館或汽車等成熟產業的一池春水。然而說穿了,共享經濟其實並不是「共享」經濟,而是「接觸」(access)經濟。
所謂「共享」,其實是彼此熟識的人之間進行的非營利社會交換。這種做法早已根深柢固,是生活中某些部分(例如家庭之中)重要的一環,例如家人之間就靠著共享、共同使用住家空間,營造出共同的身份意識。但如果「共享」這件事有了市場調節(像是由某家企業做為陌生人之間的中介),不過就是消費者付費來在特定時間內接觸、使用他人的貨品或服務,便不該再稱為「共享」。這就是個經濟上的交換,而消費者所追求的就是實用主義的價值,而不是社會價值。

我們曾研究共享租車公司Zipcar的案例,證實這項論點。Zipcar是全球共享租車業的龍頭,但消費者使用該公司服務,完全不會產生任何要「互相回報」的念頭。他們使用Zipcar服務的方式都是匿名,就像是上旅館;雖然知道有別人也會用到這些車,但可不打算和這些人有什麼關係。他們非但沒有共享車輛、同舟共濟的感覺,反而會產生不信任感,必須依靠Zipcar公司來監督整個共享機制、希望達到公平。

於是我們知道,這其實該說是「接觸經濟」、而非「共享經濟」,這點對於相關產業該如何競爭至關緊要。由此推論,我們知道消費者真正更想要的就是更便宜、更方便,而不是要和公司或其他消費者建立什麼社會關係。如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