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灰色」好員工

許多員工為了實現自身的職業認同感,會在上班時從事私人的事情,如果主管強硬禁止這種「灰色地帶」,反而弊多於利。高階主應其實應該嘗試了解它的成因,甚至考慮開闢正式管道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藉此提升生產力。

大部分企業都不容許員工使用公司資源來從事私人的事情,在上班時間尤其不宜。然而上司對部屬這類明文禁止的行為,通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是在我所謂的「灰色地帶」(gray zone)間運作。他們知道自己如果干預阻止,反而弊多於利,因為許多員工都是基於深層的心理需要才會這麼做。

我曾對一家四千名員工的航太業工廠進行長達三年的研究,得以深入了解為何職場中始終存在「灰色地帶」。有些員工會利用上班時間和工廠的原料,製作個人需要的物品,例如,廚房用品、給自己小孩的玩具、窗框等。管理階層對這種現象並不在意,因為他們知道當公司必須趕工時,這些員工會不負所託。

另一個類似的案例是一家報社的新進編輯,她能力好、績效高,但是會利用上班時間寫小說。儘管此舉違反公司規定,但是她的上司不以為意,由於上司的包容,留住了一位忠誠、上進、敬業的員工。

為什麼這些在其他方面表現良好的員工要違反公司規定?我的研究顯示,他們是要實現自身的「職業認同感」(occupational identity)。所謂的職業認同感是一種自我形象,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藉此認定自己是某一行業的成員。行業成員應該要有的行為,會深植在成員的認同感之中,但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