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 管理中的「畢馬龍」效應
如果主管技巧純熟,對部屬抱持高度期待,部屬的自信會成長、能力會強化,生產力也會提升。此種主管就是「派格馬連」(Pygmalion)。
在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所著《派格馬連》(Pygmalion,譯註︰又譯為「畢馬龍」或「比馬龍」;派格馬連是希臘神話中一位塞浦路斯國王,他愛上一尊象牙雕刻的少女,日夜盼少女顯身,終於如願以償。)中, 伊麗莎‧杜立德(Eliza Doolittle)解釋說︰「你可以真真確確地看清楚,除了那些每個人都能學會的事物(例如穿著與適當的說話方式等等)以外,一位淑女與賣花女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在言行舉止,而是在所受到的是待遇。對希金斯(Higgins)教授而言,我永遠只是個賣花女,因為他一直把我當成賣花女來看待,而且今後也會一直如此;但我知道在你眼中,我可以成為一位淑女,因為你一直待我如淑女,而且將來也會一直如此待我。」
有些主管總是以一種能引導部屬表現更佳的方式來對待部屬。但絕大多數主管,就像希金斯教授一樣,無意之間會以一種使部屬無法充份發揮能力的方式對待部屬。主管對待部屬的方式,受到主管對部屬抱持何種期待的微妙影響。如果抱持著很高的期待,部屬的生產力可能極佳。如果期待低,則生產力也可能會很差。這中間似乎存在著一種法則,使部屬的表現隨著主管期待的高低而起伏。
醫師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