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成熟業者才有的策略性優勢

轉守為攻!釋放長期營運的商譽力量

成熟業者才有的策略性優勢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Incumbency

成熟業者才有的策略性優勢

攝影/海格.黑爾維希(Heiko Hellwig)

在克里斯汀生提出破壞式創新的概念之前,企業的歷史與規模被視為成功的資產;但在此之後,卻變成被新進破壞者後來居上的負擔。根基穩固的既有業者只能坐等凋零嗎?本文點出印度聯合利華、迪爾公司、馬士基(Maersk)三家世界級的老字號企業,依舊屹立不搖的獨特優勢。

幾年前,我們與一些大型老牌企業合作時,曾創建一個模擬墓地,裡面堆滿了墓碑,墓碑上刻著過早破產,或遭低價出售的產業巨頭名字。其中包括一些曾是標誌性企業的公司,像是柯達(Kodak)、百視達(Blockbuster)、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泛美航空(Pan Am)、博德斯書店(Borders)、HMV、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和紳寶汽車(Saab)等。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讓企業領導人思考:對於市場上既有的公司來說,緩慢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嗎?

在過去二十年裡,許多企業領導人已經專注在這個有關生存的問題,或許太專注這個問題了。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一家經營多年、擁有強大市占率和龐大員工基礎的企業,會獲得正面的評價。「規模」被視為資產,而不是負債。但在1990年代初期,IBM和通用汽車(GM)等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開始面對重大虧損。1990年代末期,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描述老牌企業如何成為自己成功的犧牲品,而這個理論成為策略領域的一個流行概念。這導致了普遍心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