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甘迺迪學院莫撒瓦-拉瑪尼商業與政府中心(Mossavar-Rahmani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at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數位平台與民主專案」共同主任。他曾在歐巴馬主政時期,擔任白宮科技與經濟政策顧問,也曾擔任臉書公司的隱私權與公共政策議題顧問。他著有《損害條款》(Terms of Disservice)。
2021年初,美國國會山莊受到攻擊,因此臉書與推特兩大社群媒體巨頭,率先封鎖川普的帳號,隨後幾家具代表性的社群平台也跟進。此舉引發兩面討論聲浪,有人認為這違反言論自由,也有人認為社群媒體早該負起責任,進行自我審查。本文作者秉持後者觀點,並剖析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呼籲必須要積極採取做法,來改革社群媒體。
2020年12月,美國聯邦政府提出重大訴訟控告臉書,這個指標性案例,反映美國兩黨都愈來愈重視科技巨頭造成的資安與反壟斷等議題。隨著拜登團隊即將入主白宮,在相關的科技法規政策方面,可能會特別關注以下四個領域:資料隱私、演算法透明度、反壟斷政策、內容管制與法律責任。在自由市場交易與不斷演變的科技與政治現實之間,有必要取得平衡。
臉書(Facebook)在全球擁有超過二十億用戶,已經出現一系列各式各樣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與它的核心消費者服務內容的規模擴大、順暢無阻地發布有關。臉書宣布新設置「監督委員會」(Oversight Board)的詳細計畫。臉書聲稱,委員會將由四十名獨立專家組成,它做出的判決可以推翻祖克柏本人的決定。但是我們必須問:監督委員會的設計是否真能確保它成功運作?
美國科技公司必須謹慎考慮,屈服於中國法規會帶來多少經營成本。
預期之後會出現更多上下文廣告。
資料共享的商業模式前景堪憂。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