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驊昱工業是擁有40多年歷史的金屬沖壓零件製造商。美商史多利是驊昱的長期客戶,占營收的40%,然而,史多利決定將其台灣組裝廠出售給台商大欣科技,而大欣要求驊昱將產線移轉至中國,以便在中國交貨。驊昱總經理張振皓因此陷入兩難:是否應該跟隨大客戶,將生產重心移往中國?還是留在台灣,尋找新的業務來源?
代工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商業模式,從代工到自創品牌,是台灣企業尋求轉型的重要議題。在邁向品牌之路時,代工廠的創新與能力優勢,固然是首要考量,然而,一旦啟動自創品牌,可能改變原本與客戶的合作關係,甚至由於形成競爭關係,而引發客戶的報復。因此,代工廠如何在進行自創品牌之餘,既能維持合作關係,又能在品牌市場競爭,平衡與客戶的競合關係,是自創品牌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下列13篇《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精彩文章,對這個議題著墨頗深,本導讀幫助您了解這些相關文章,並應用陳明哲教授的動態競爭理論分析代工廠的競合平衡策略,有助於代工廠在所處產業生態系統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