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人均三萬美元不是夢, 但小心低價陷阱!

人均三萬美元不是夢, 但小心低價陷阱!

台灣在39個先進的經濟體中,相對高所得卻低物價,這樣的現象可能造成需求大於供給的「超額需求」,也就是短缺現象。

7月16日行政院通過國發會提交的「國家發展計畫」,宣稱2024年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台灣的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可達3萬美元。國發會是以未來四年,每年GDP成長2.5%左右的假設,得到此結果。消息傳出,引起各界討論。尤其在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許多國家經濟出現負成長,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際,各界認為達到此一目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個人認為各國政府若能像台灣一樣地信任防疫專家,帶領民眾認真且正確地進行隔離與清潔防疫工作,只要疫苗研發成功、通過各種測試後、能讓廣大群眾接受疫苗注射,流行病就有可能消失。

台灣1997年就被歸類為先進經濟體

大型流行病是短期而劇烈的衝擊,考驗各國政府的能耐及大眾醫療制度是否健全。中長期的經建計畫則應從長遠的角度來規劃。本文放寬視野,從全球角度觀察台灣在全球經濟的相關位置。

本文利用兩套國際間衡量人均GDP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比較: 一套是以美元為基礎的人均GDP,另一套是以購買力評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價的人均GDP。第一套大家耳熟能詳,也是國發會用來規劃經建發展的重要數據,第二套考慮各國文化、偏好、氣候、價格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