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效率市場的陰暗面

一般大眾普遍認為,效率在任何市場都代表最完美、理想的狀態。效率市場的特色是有眾多買家與賣家,而且買方雙方的資訊流通完全透明,因而能夠決定「正確的價格」,完美地分配社會資源。

這些的確是正面的特徵。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在溫暖和煦的陽光照射不到的另一面,自然會有陰影存在。效率市場的陰暗面是增加價格的波動,這點與我們對效率市場的期待正好相反。

想想市場的進化過程。我們以玉米市場為例。過去,農夫把熟成的玉米帶到當地的市場,賣給需要烹煮玉米的家庭。這類最原始的市場有兩大特徵。第一,買家與賣家彼此必須住在附近,所以這是種狹小的淺碟市場,侷限於相對少數的人。第二,買賣的價值取決於立即使用。買家對於玉米的使用有相對急迫性,而不是買來當作投資或是要再轉售。

隨著這類市場開始進化,買賣雙方的密度增加,勢必會有另一個角色的誕生:造市者,負責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他們很有用。他們幫助賣家找到買家,也幫助買家找到賣家。在造市者加入之後,原本的市場變得更有效率。供應者更容易找到想要購買自家商品或是服務的買家,買家也可以找到所需產品的供應商。這些都是效率市場的好處。

但同時也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這個系統裡的參與者通常會開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