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務多國籍企業找「祖國」

多國籍企業找「祖國」

The Ri s e of Corporate Nationality

多國籍企業找「祖國」

我們常常說:「商人無祖國。」尤其在現代全球化社會的趨勢下,政治上的國界已擋不住多國籍企業的浪潮。怪的是,多國籍企業的國籍,卻反而愈來愈成為焦點了.....收錄本文的研討論文可上網查詢,網址:www.hbs.edu/research/pdf/06-052.pdf。
政治學家羅伯特. 芮奇(Robert Reich)在十幾年前強烈主張,大型多國籍公司已經成為不分國界的全球性網絡,企業的國籍會愈來愈無關緊要。近幾年來,產業外包與外移盛行,愈來愈多公司在國外的員工、產品與服務比在國內還多,全球性公司逐漸與母國脫鉤的觀念於是甚囂塵上。但這種認知跟實情相符嗎?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企業國籍的問題,答案恐怕是相反的:近幾十年來,全球性公司的國籍其實變得更明顯,而且重要。

判定企業國籍的標準不只一種,有的精確、有的模糊。以個別產品區分國籍就很不明確,像「美國製」這種標籤常常會造成誤解,因為這些產品的零件可能是向十幾個國家購買的。相較來說,從組織來判定國籍可能會準確一些。許多國家的法律明文規定,公司在哪個國家註冊成立,是判定國籍的主要標準。但是在歐陸和其他承襲歐陸法律精神的國家,國籍取決於公司所在地,也就是管理總部所在地。此外,有的企業國籍是取決於主導營運的高階經理人或股東是什麼國籍,或者企業大部分業務是在哪一個國家進行。

公司國籍從模糊到明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第一波全球化中,公司的國籍多半並不清楚。雖然早期發展為多國籍公司的一些大企業,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國籍,像是勝家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