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大學光學歐淑芳創眼科新商機,讓醫生一卡皮箱開業
大學光學科技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歐淑芳;黃菁慧攝。
精選專題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調查
出身醫療世家,非常清楚醫師職涯發展的歐淑芳自問:「有沒有別的走法?」因此她和先生以獨特的診所連鎖加盟模式,創造全新的醫療產業,不但協助同行降低創業門檻,也帶領自己的企業成長近三十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除了帶動高科技股、半導體產業成長外,還有一個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行業,也跟著業績快速成長,那就是眼科。疫情下,很多人更長時間使用手機等產品,讓眼科診所求診病患節節上升。
在這個趨勢下,創立於1992年的大學眼科,也在2020年迎來了史上最亮眼的成績,年營收20.5億元,相較於2019年成長了44.7%,每股稅後盈餘(EPS)6.35元,同創史上新高。今年以來,仍維持高速成長,累積前三季營收就高達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三成。預計2021全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大學光學科技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歐淑芳表示,疫情爆發,本來擔心業績會衰退,沒想到因許多民眾「宅」在家的時間增加,長時間看近的東西,尤其是3C用品,不少人近視或老花度數增加,甚至是青光眼造成眼壓上升等等,讓眼科醫療需求快速成長。
歐淑芳是《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1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調查中,上櫃女董事長前五強的企業家。她1994年就任董事長,自2004年上櫃以來,累計年度ROE(股東權益報酬率)135.2%,近五年平均EPS為2.9元,最驚人的則是市值成長率高達2946.8%,成長了近三十倍。
不走傳統道路的眼科醫師
「大學光學科技」是掛名上櫃的公司名稱,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更為熟悉的是遍布全台,從台北至屏東的「大學眼科」和「大學眼鏡」。其中眼科診所有25家,眼鏡門市則有33家。早在近30年前,就以獨特的診所連鎖加盟模式,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醫療產業。
歐淑芳與現任大學光學總裁兼技術長林丕容,是大學眼科的共同創辦人。創業前,林丕容和歐淑芳雖然都在台大醫院擔任眼科醫師,但林丕容畢業於台大醫學院,歐淑方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雙方並不熟識。後來林丕容想到外面開業,一位知情的老師,知道歐淑芳也有開業想法,介紹兩人合作,兩個人不僅成為創業夥伴,更共結連理。
歐淑芳是台南人,是五代醫師世家。祖輩在清朝時期就是「漢醫」,而她的祖父和父母親,都畢業於台大醫學系,目前整個家族裡,大概有五、六十名醫師。這讓歐淑芳從小就了解醫師的生涯。她觀察,醫學系畢業生的發展方向大同小異,從住院醫師升總醫師,再升主治醫師,之後就進入行政職,科主任、部主任、副院長、院長一路升上去。
對多數醫師來說,這是傳統的道路,卻不是歐淑芳的志向。個性叛逆的她經常自問:「當醫生只有這條路嗎?」也就在此時,她認識了準備開業的林丕容。
當時的林丕容很有想法,希望不是傳統的「開診所」而已。當時已開始流行連鎖加盟,他希望採取連鎖加盟,協助開業醫師解決場地、裝潢、財務、人力招募和訓練等等在醫療專業之外的繁瑣事務,讓專業醫師可以快速成為連鎖加盟診所的負責人。這樣更可以快速複製。
歐淑芳覺得這種做法很遠大,可以一試,就加入創業,勇敢地跳出舒適圈,在台灣大學對面開了第一家眼科診所。
診所的命名過程也很有趣。一開始林丕容想用傳統的「林眼科」。「用了你的『林』,那我的『歐』怎麼辦?太侷限了吧,」歐淑芳笑著說,後來因為診所開在台大對面,兩人就想到《大學》當中的「大學之道」,又與他們貢獻社會的願景一致,最後定名為「大學眼科」。
歐淑芳決定與林丕容共同創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林丕容除了醫師資格外,手上還握有會計師、化工工程師、環境工程師、證券金融分析師等7張專業證照。這些證照都是大學時期為了父親的工廠需要,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一張張考來的,因此贏得了「無敵鳥」的封號。
林丕容與台北市長柯文哲不但是台大醫學系的同班同學,更是同寢室的死黨,與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葉日弌,當年合稱「三劍客」。由於林丕容取得7張證照,家中經營機器的整廠輸出,具備工廠管理經驗,「跟他合作就好像找到一個團隊的感覺,」歐淑芳道出放手一搏的因素。
領先業界的三大關鍵
大學眼科創立後,兩個人邊做邊學,林丕容負責技術研發,歐淑芳則負責業務營運。現在大學光學在上櫃分類為「生技醫療業」,但2004年上櫃時,還沒有這個分類,一度被區分為「化工業」。分析大學光學成功的關鍵,主要有三項。
一是開創嶄新的連鎖醫療服務模式,讓眼科醫師只要提一個皮箱,就可以開業。其他不會做的都由大學光學補足,大幅降低開業風險。
第二個致勝因素則是技術領先。過去三十年來,坊間最先進的眼科技術,大學光學都是先行者。
例如近視雷射手術,大學眼科早在1994年就引進台灣。歐淑芳指出,當時很多眼科前輩對這種手術還不太敢認同。後來包括老花、散光等,都可以透過雷射手術處理。
因為是民間創業,大學光學具備大醫院沒有的彈性。每當看到海外崛起的新科技,就派醫師去美國與加拿大學習,新機器即使數百萬、上千萬,也會快速採購。至今在國內執行相關近視雷射手術超過十萬例。近年也引進高階飛秒白內障手術。
因為長期研究及導入國外眼科技術,所以大學光學與世界大廠關係相當密切,常有機會接觸到尚未進入臨床或還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中的技術,可以針對未來可能的發展布局,先送醫師出國學習或交流。
林丕容與歐淑芳也都十分好學,雙雙取得EMBA碩士與博士學位,時時掌握最新科技與趨勢。
大學光學的第三項優勢,則是視光事業,包括與醫師處方結合的眼鏡配鏡服務,以及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
配鏡與眼科診所結合,先由醫師檢查及診斷,再交由驗光師進行驗光及配鏡,提供完整的試戴流程、顧客的建議和服務內容。這是大學眼鏡有別於一般眼鏡門市的特色,也是一項競爭優勢。
另外兒少的近視防控,也是一項新需求。由於3C產品普及,全球的近視發生率不斷提高,年齡也快速下降,過去兒少近視率偏低的歐美國家,近視發生率近年來也直逼亞洲。
如今,在大學光學的發展藍圖中,任何一個年齡層都有視力治療和保健需求。不論是18歲以下的視力矯治,18歲到40歲的近視問題,40歲到55歲的老花眼,或是55歲以上的白內障,都可透過手術或是配鏡方式解決,因此提出「全人全眼全生命週期全方位服務」的口號。
身懷遠見與溫暖的領導者
自1992年創立,到2004年上櫃,歐淑芳又如何從「眼科醫師」轉變為「企業領導人」?
在大學光學任職超過17年的醫學事業處資深處長劉俊杰觀察,歐淑芳雖是醫師出身,但不會被傳統模式束縛,很常跳出傳統的框架。例如多年前就想到一個點子,在眼鏡上加裝鏡頭和螢幕,做為弱視病患的醫療輔具。
當時市面上還沒有類似產品,所以大學光學與台大機械系合作開發,還拿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創新研發補助,做出了產品原型。雖然最終沒有商業化,但這種概念與後來Google Glass這類的「智慧眼鏡」是一致的,只是應用場域不同,「回頭來看就覺得這是遠見了,」劉俊杰說。
另外一個例子是大學光學剛開始進入眼鏡市場,歐淑芳就希望能夠與傳統的眼鏡行做出區隔,跑到米蘭、紐約等時尚尖端的城市考察,看別人的眼鏡店如何規畫、陳列商品,後來推出了多款自有品牌的鏡框。
劉俊杰表示,因為歐淑芳自己不設框架,對於同仁的建議或創意也很願意接納,因此大學光學的企業文化十分開放,「長官都這麼天馬行空了,當然我們就不會自我設限。」
而在開疆拓土上,歐淑芳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大學光學在2012年前進中國大陸,在上海設點,在這之前,她身先士卒,親自到大陸蹲點3年,了解當地的醫療生態,也積極建立人脈。甚至大學光學早期,新診所的設計圖也是歐淑芳親自繪製,後來事業規模愈來愈大,展店逐漸系統化,也有設計公司協助,她才不再親自出馬。
直到今天,歐淑芳還是常畫圖,但不再畫診所的設計圖,而是油畫作品。因為她希望診所多一點溫暖的人文氣息,讓求診者放鬆,所以畫了不少油畫掛在診所,也常被同仁戲稱是「被眼科耽誤的藝術家」。
這種溫暖的作風也是一種女性領導人特質。許多資深員工都曾經歷過2008年時公司遇到的難關。當時公司希望透過併購來擴張眼鏡事業,但反而因為擴張太快難融合,數年下來虧損高達5億元,接近當時年營業額,人心不安。歐淑芳當時扮演穩定軍心的角色,「像一個媽媽跟大家說話,能夠讓人感覺到安心和溫暖,」劉俊杰仍印象深刻。
展望未來,歐淑芳仍有遠大目標。一是從目前兩岸38個據點,到2025年時擴張到100家。另一是運用眼科醫療上取得的大數據,投入照明產業。這些使命驅動她不斷前進。
【歐淑芳小檔案】
現任/大學光學科技董事長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西醫學系、上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碩士、廣州暨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理學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忠孝醫院科醫師
【大學光學科技小檔案】
創立/1992年
員工人數/約800人
主要經營業務/光學眼鏡產品買賣、眼科儀器設備買賣、租賃及技術服務、眼科藥品耗材買賣、醫院及診所管理顧問
2020年營業額/2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