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kura顧問集團旗下華特街合夥公司(Water Street Partners)的資深執行董事。先前為麥肯錫公司華盛頓特區辦公室合夥人,帶領該公司策略聯盟業務,輔導過多家全球化企業處理策略、成長和聯盟等議題。在聯盟、併購議題上,發表過四十多篇文章。
為了度過景氣低迷時期,企業需要重新安排營運作業、重新分配資源,甚至要重塑商業模式。合資企業與合作伙伴關係,可協助完成目標。你該如何思考既有的合作夥伴,並尋找新的合作關係?
聯盟失敗的實戰故事讓主管們在建立新的合資事業時戒慎恐懼,對於已有的合資事業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但跨國界聯盟的策略利益其實極具吸引力,也有許多前人的經驗可供學習。事實上,一項針對四十九個美、日、歐最大公司的跨國界聯盟所做的研究顯示,這些聯盟有許多模式可應用在其他聯盟的管理上。
想要擴展公司的產品、地理範圍或顧客接觸面的資深主管,逐漸把聯盟當做策略工具的一個選項。在過去五 年,美國國內聯盟和跨國聯盟的數目,每年都增加25%以上。但「聯盟」這個名詞可能會產生誤導;在許多個案裡,聯盟代表所有權在最後會轉移。聯盟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七年,而且將近80%的合資事業最後都是以合作夥伴之一賣出所有權收場。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