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雜誌
  • 我要訂閱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決策催生有效的決策

  1. 首頁
  2. 個人學院
  3. 制定決策
  4. 催生有效的決策

催生有效的決策

The Effective Decision

  • 決策
  • 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 2013年8月號-大師的四堂決策課
放大縮小

分享

  • Post
  • Tweet
  • Share
  • Share
催生有效的決策

放大縮小
杜拉克認為,主管想要發揮高效能,在決策上,就必須集中心力,鎖定少數重要的決策,而不是事無巨細地什麼決定都握在自己的手裡。因此,在作出決策時,他們會循序進行六大步驟:分類、定義、設定範圍、決定、行動、測試。
有效能的主管並不會做出許多決策,而只專注在重要事務上。他們致力制定的少數重大決策,是放在概念理解的最高層次上。他們希望找出的,是狀況中的常數,思索其間的策略性與共通性,而不是「解決問題」。因此,他們並不特別看重決策的速度;反而認為熟練操控許多變數,是思考馬虎的一種症狀。他們希望知道決策的所有相關事宜,以及決策背後需要滿足的現實條件。他們希望的是影響力,而不是技巧。他們希望決策是健全的,而不是聰明的。

有效能的主管懂得視個案狀況,決定決策何時須根據原則,何時應務實。他們知道,最棘手的決定,是判斷何者是對的妥協,何者是錯的妥協,也學會如何區分兩者。他們知道,流程中最花時間的步驟,並不是做出決定,而是將決策付諸施行。除非決策已落實到工作上,否則就不是決策,充其量只能算良好的立意而已。這就是說,雖然有效決策本身是根據概念理解的最高層次,但行動承諾則應盡量接近負責執行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效能的決策者了解,決策本身有系統化流程與定義清楚的元素。

︱依序決策六步驟

決策元素本身並不會「做」決策。其實,每一個決策都是冒風險的判斷。但除非以這些元素為決策流程的基礎,決策主管將無法得出正確的、當然也不是有
閱讀更多
大師的四堂決策課

大師的四堂決策課

2013年8月

看更多雜誌文章

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彼得.杜拉克(1909~2005年)管理學者、作家,畢生寫作三十餘本書,譯成三十餘國文字,他曾為本刊英文版撰寫35篇文章。杜拉克出生於維也納,晚年定居加州,曾任教加州的克萊蒙特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三十餘年,該校特別為他設立杜拉克管理學院(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本篇文章主題

決策

追踨

更多關聯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催生有效的決策"

    URL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