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中小企業如何透過動態競爭,從模仿走向創新?

中小企業如何透過動態競爭,從模仿走向創新?

中小企業如何透過動態競爭,從模仿走向創新?

喬友慶 Yu-Ching Chiao

中興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小企業面臨大企業的競爭時,在資源與能力相對受限之下,往往居於劣勢,但是,透過模仿與回應,可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下,快速回應競爭者/市場。如何選擇模仿對象、時機與策略,相當重要,而透過模仿過程亦能引發創新,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本篇導讀針對這個議題,選出五篇《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文章,應用動態競爭理論與模仿創新的觀點,分析中小企業的競爭策略,幫助中小企業思考,面臨競爭時透過模仿而創新的訣竅。

在制定策略前,需要分析公司內部的資源與能力,以及外部市場的環境。企業的資源可分為有形的土地、資本和生產設備等,與無形的專利、商譽與知識等。能力可依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與資訊等管理功能分類。企業應審慎評估自己的資源與能力是不是具備稀少、有價值、難以模仿及不可替代的特質,如果具備其中一項以上的特質,就能開始累積廠商的能耐,進而延伸競爭優勢。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企業必須了解外在環境的動態變化,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趨勢的產品、服務,或是適合的商業模式。有關市場環境的分析,《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公司競爭優勢壓力測試的四個問題〉一文,提到可透過分析(1)是否有該爭取的顧客及(2)我們是否被競爭對手打敗,判斷目前處於何種競爭類型?可採用的策略為何?

競爭的首要之務是追求「相關性」,即了解並仔細檢視目前的產品/服務,是否能滿足現有顧客實際的需求;接著追求「依賴性」,在行銷推廣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能真正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使銷售量增加;再來是追求「偏好」,顧客面對眾多不同的產品/服務會有不同的偏好,因此,爭取顧客對自己產品/服務的偏好是一大挑戰,例如,買實體書選擇博客來,買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