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對於網路的破壞性力量,我們所知為何?

對於網路的破壞性力量,我們所知為何?

What We Know, Now, About the Internet’s Disruptive Power

1979年,當時市場上還沒有IBM個人電腦、沒有手機網路系統,至於數位高畫質電視標準更是天方夜譚,但哈佛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已經預見電腦、電視和電話系統在未來將會合而為一,實現即時資料傳輸以及人機互動的理想。他在該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通訊科技前途未明〉(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for Better or for Worse),在他刻畫的世界裡,我們既能在線上買車、也能不買車而採用共乘制;只要有電視,就能看新聞、看天氣預報、查分類廣告、瀏覽各式型錄,或是取得各種金融資訊;也能使用數位連結在遠地互相合作。

貝爾是一位有遠見的思想家,「後工業社會」(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一詞便是由他所創。而在創出該詞6年後,他的知名經典著作也預測到這樣的整合會讓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大為改觀,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並創造出新一批的科技精英,任職於以科技為基礎的全新產業。

他在1979年的文章中便表示,由於所需科技已大致完備,這並非異想天開。這些科技是否會整合已無庸置疑,重點只在於整合的順序、速度和規模。

1990年代網路泡沫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