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從財務報表尋找商機

許多人檢視企業績效,只看營收、每股盈餘或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卻沒有深入解讀企業經營與價值創造的資訊。本文建議,企業應善用較難隱藏訊息的現金流量表,並避免拘泥於單一指標,設法從數據中找到價值驅動力。
許多人在檢視企業績效時,往往只看營收、每股盈餘或是股東權益報酬率這些相對簡單、熟悉的財務指標,往往忽略了深入了解有關企業經營與價值創造能力的數據與評估。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教授李志宏,在本文中,以深入淺出的企業案例,幫助讀者提高判斷企業價值的能力。

在台灣,目前企業和投資人較常利用營收、每股盈餘(EPS, earning per share),或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return on equity)等財務指標來檢視企業經營績效。但其實,要衡量企業經營管理與未來可能創造出多價值,除了這些指標之外,還有其他的衡量標準,有助於較深入解讀有關企業經營與價值創造的資訊,像是「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就是常用的一種方法。

衡量價值,不能只靠單一指標

自由現金流量可以反映出,企業營運活動所創造的獲利,在扣掉稅費、折舊與企業預計在營運上所需的資金之後,可以轉換成現金的水位。粗略地說,當企業可預期的自由現金流量愈大,它未來創造價值的能力可能也就愈高。

我們先用一個企業案例來說明這個概念:

2008 年9 月,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美林證券經營出現狀況,被美國銀行收購。但是,令人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