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盈餘數字的迷思
投資人及銀行通常很在意財務報表上的盈餘數字,因為盈餘往往代表公司經營績效,進而影響紅利報酬與職位安定,企業高層主管也重視盈餘表現。理論上,盈餘反映企業的短期經營成果,是已發生交易的財務後果,而股價反映企業的長期價值,是市場對企業未來價值預期的具體反應。這兩者有關係嗎?從盈餘可以看出企業價值嗎?盈餘能代表公司高層主管的績效嗎?《哈佛商業評論》有幾篇文章,可幫助我們審視盈餘的本質及盈餘數字可能造成的迷思,從而了解盈餘、績效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係。
許多投資人重視短期盈餘,造成經理人有操縱盈餘的動機,本導讀幫助讀者了解盈餘數字缺乏透明性,最終受害者是投資人本身,如果投資人願意從長期眼光關注被投資公司,而經理人也從永續的角度經營公司,將造成投資人與公司的雙贏。
盈餘的本質
企業經理人的年度績效獎金常取決於會計盈餘,使得經理人視提升盈餘為職志,而市場投資人也期待公司盈餘表現亮麗,因此,盈餘表現好,股價常常跟著起舞。《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短視執行長的真相〉一文,貼切的描述現今許多企業的態樣:「執行長進入辦公室之後,就會查看評量他績效的那個數字:股價。他會和有辦法提高股價的人會晤。有時候,他會買賣東西、雇用或開除員工以拉高股價。分析師持續觀察他,股價上升時稱讚他,下跌時批評他。如果你一直遭受到這種毫不留情的審視,難道不會竭盡全力拉高股價嗎?」的確,經理人這樣的行為是環境所逼;你用什麼考核人,就會得到什麼樣的人。很快地,評分本身就變成了目的。
盈餘是根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衡量企業一段期間的經營成果,但會計準則本身有缺失,而且,盈餘中含有製表人主觀的估計與判斷,因此存在或多或少的衡量誤差,加上部分經理人為了迎合董事會與股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