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積電到中華電信,AWS如何協助企業應變全球供應鏈挑戰?
從台積電到中華電信,AWS如何協助企業應變全球供應鏈挑戰?
2025/09/01

AWS 台灣暨香港企業銷售暨策略方案副總經理謝佳男(圖/AWS提供)。
從烏克蘭戰爭導致金融系統癱瘓、匯率波動造成資金凍結,到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物流中斷,這些黑天鵝事件迫使企業從「降本求利」轉向「韌性優先」。在此轉型中,Amazon Web Services (AWS) 的AI正成為台灣製造業強化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
【Sponsored Content】
從效率至上到韌性優先:供應鏈管理的典範轉移
AWS 台灣暨香港企業銷售暨策略方案副總經理謝佳男提到,科技變革、地緣政治衝突、極端氣候事件以及資源短缺等多重突發危機,已經徹底重塑了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根本認知。過往的供應鏈管理哲學建立在「成本最小化與效率最大化」的雙重追求上,以製造業來說,企業戰略性地將生產基地集中於勞動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同時建構極度精簡的庫存管理體系,力求達到「恰好及時」(Just-in-Time) 的營運平衡點。
然而,當黑天鵝事件來襲時,這套看似完美的系統卻暴露出致命弱點。謝佳男以實際案例說明:「無論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關鍵供應商斷鏈、天災人禍癱瘓主要物流幹道,還是匯率劇烈波動造成資金週轉困難,過度依賴單一環節的供應鏈架構,反而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源頭。」這些真實案例清楚地凸顯了一個殘酷現實:任何單點故障都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對企業營運造成難以挽回的重創。
新時代的營運思維
面對這樣的挑戰,企業必須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營運策略,實現從「成本導向」到「韌性導向」的戰略轉型。現代企業需要大幅提升組織在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時的三項核心能力:
韌性 (Resilience) - 建構足以承受外部衝擊的緩衝機制與復原能力
適應性 (Adaptability) - 培養面對環境變化時的快速反應與策略調整能力
預測性 (Predictability) - 發展前瞻性的風險識別與預警系統
這不僅意味著企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供應商網絡和具備彈性的產能配置策略,更關鍵的是必須具備即時感知市場風險變化、並能動態調整營運策略的智慧化能力。在這場深刻的轉型過程中,AI 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技術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核心驅動角色,為企業提供實現供應鏈韌性的技術基礎與智能支撐。
台積電的全球協作新典範:重新定義半導體供應鏈
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者,台積電高效能運算業務開發處處長 April Li 強調:「要贏得並維持客戶信任,我們必須具備技術領導力和製造卓越性。」傳統的晶片設計需要大量的本地運算資源和漫長的驗證流程,客戶往往需自行投資巨額成本建構專屬環境,且缺乏彈性、難以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旨在偕同生態系夥伴共同為客戶找到最佳設計方案,於是在成立雲端聯盟生態系之初便與AWS結盟,將雲端服務導入晶片設計環節。「AWS令人驚艷的全球雲端基礎設施具備可擴展性和適應性,能夠動態分配資源以滿足台積電極為嚴苛的運算需求。」April 表示,透過 AWS,台積電在雲端環境中驗證製程技術檔案、IP函式庫與晶片設計流程,並提供給客戶做為參考。
更重要的是,AWS 的動態擴展能力讓客戶可根據專案需求靈活調整運算資源,大幅縮短產品開發週期。April 表示:「與EDA夥伴協作,我們在AWS上優化IC設計解決方案,加速設計週期,幫助客戶產品可以更快上市。」
此外,隨著AI無縫整合到日常應用中,April強調:「供應鏈韌性是我們客戶最關心的問題。為了支援我們全球的客戶,台積電積極利用AI來提高供應鏈韌性。」從根本上說,AI幫助我們做出更智慧、更快、更具適應性的供應鏈決策,確保對全球客戶的服務品質不受影響。
中華電信的基礎設施韌性:雲網融合支撐全球佈局
在全球化供應鏈中,通訊基礎設施是所有數位化營運的根基。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總經理陳錦洲指出:「以前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則是兵馬未動,網路先行。」中華電信在全球佈建的龐大通訊網路正是台商全球化的重要支撐。陳錦洲表示:「我們投資了30幾條海纜,全球50幾個據點並重點布局海外子公司。」這些覆蓋全球的網路基礎設施為台商在海外的營運提供了可靠的通訊保障,確保他們能夠與台灣總部以及全球各地的合作夥伴保持即時連結。
更重要的是,中華電信運用AI對龐大的網路架構進行智慧化管理,大幅提升了基礎設施的韌性。「我們協助客戶用 AI 來做網路的觀察、監測跟預警,用 AI 分析預測設備的壽命,提醒提前更換。」還能在網路障礙發生時用AI即時分析並自動規劃替代路由,讓中華電信能夠確保客戶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服務,最大程度降低客戶的營運損失。
隨著雲端服務普及,「雲網融合」成為新趨勢。中華電信與 AWS 雲網融合的深度合作,讓台商能在全球各地都能獲得一致的高品質服務,為全球化佈局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下一步:供應鏈韌性的建構路徑
面對日益複雜的全球挑戰,台灣製造業須立即建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IDC 研究顯示,AI 投資幾乎是其他技術投資的1.7倍,亞太地區AI支出到 2027年將達1.6 兆美元,顯示 AI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其中AI應用於供應鏈韌性領域可從以下三大步驟布局:
1. 建立數據驅動決策機制:運用 AWS 的 AI 服務建構數據分析平台,從供應商、客戶與市場端等開始收集關鍵數據並分析,逐步建立預測性分析能力。
2. 建構全球基礎設施的多元化供應網絡:建立多個供應來源和生產基地,透過 AWS的多區域部署能力,建立備援系統,並運用AI工具建立動態的供應商評估和選擇機制。
3. 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建構供應鏈韌性是長期且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以提升能力。AWS 台灣團隊擁有豐富的本地化服務經驗,能從規劃到實施全程專業支援,並協助企業培訓員工的AI應用能力,確保組織掌握最新技術。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供應鏈韌性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台灣製造業擁有深厚製造基礎與豐富的全球化經驗,只要善用AWS的雲端與 AI強大能力,就能在新一輪供應鏈變革中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