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章梁三年有成 帶領城市積極轉型

嘉義縣幅員廣闊,從高海拔的阿里山到濱海的布袋東石,在許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是物產豐富的農漁大縣。嘉義縣長翁章梁對於嘉義縣的發展,則進一步的有更多想像,自2018年上任後,他攜手縣府團隊積極向中央爭取新興產業園區的開發,透過一系列的「轉骨工程」,短短三年,讓嘉義縣從傳統農漁大縣邁向農工大縣,也為嘉義的年輕世代舖好一條回「嘉」的路。

【Sponsored Content】2021下半年,行政院宣佈嘉義科學園區落腳台糖太保農場,並在民雄航太園區打造成亞洲無人機產業研發基地,讓嘉義轉型為農工大縣的夢想更加清晰而且具體。

過去五十年,台灣用科技產業和世界接軌過程,嘉義作為農業大縣,並沒有參與到;但從現在起到未來五十年,嘉義必須透過科技和智慧化的產業,銜接上世界的未來產業。」翁章梁指出,過去政府的思惟中,嘉義是農業大縣,所以不需什麼發展工業或現代科技產業,但也因為如此,當全台各地都在爭取設立科學園區時,嘉義縣卻留下一片空白,數十年來幾乎沒有大規模的建設與投資,也讓嘉義長期缺乏多元就業的機會,如今面臨的是傳統農漁業人口不斷老化,青壯人口卻持續外移,翁章梁一語道破嘉義發展的困境。

擴大產業投資  創造多元就機會

「沒有多元的就業機會,嘉義子弟完成學業後,也沒辨法返鄉發展,造成人口持續的外流,已經讓嘉義成為全台人口老化比例最高的城市。因此擴大產業轉型、投資已刻不容緩。」翁章梁指出,正當台灣一步步邁向科技島發展的同時,搭上中美貿易戰後,台商回流投資的熱潮,嘉義縣不但具有西部交通廊道的優勢,還坐擁7,400多公頃的台糖土地,這片過去只能栽種甘蔗的平原,為嘉義轉型轉骨帶來百年一遇的轉型契機。

翁章梁表示,上任以來全力推動嘉義縣成為台灣「農工大縣」,優化大埔美和馬稠後產業園區良好的投資環境,鎖定智慧化健康照護產業和智慧精密機械兩大發展主軸,導入數位醫療、精準健康及智慧載具、智慧機械等前瞻產業,預估將有150家廠商會進駐,可望創造20,000個就業機會,每年產值可達800億元,更希望把全台灣生產老人照護的工業帶到嘉義來。

「我們也成功爭取到嘉義科學園區、水上南靖農場、中埔公館農場等產業區開發,更在中央支持下,陸續規劃民雄航太園區內,打造無人機研發基地。無人機的研發需要不同地理條件,進行各種測試,嘉義縣具有平原、山區、海岸等多種地形,是最理想的場地。」

「110年9月5日行政院宣布在台糖太保農場設立「嘉義科學園區」,這項重大決定即將影響嘉義未來發展。」翁章梁勾勒出未來願景,88公頃的嘉義科學園區,將以創新、永續為主軸,建構智慧農業、智慧載具及精準健康三大產業聚落,連結嘉義縣現有機械製造、醫療保健、化學材料、電子零組件及農業生技等產業,讓農工大縣的結構更趨完整。「科學園區的設立,當嘉義的產業進入世界尖端科技鏈時,嘉義的子弟就能夠有更多元的選擇返鄉就業,也可以就近照顧年邁的父母。」嘉義縣政府團隊以極大的力道衝刺,就是要彌補嘉義過去四、五十年來欠缺的產業投資。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與嘉縣政府攜手合作舉辦「精準健康新 視野 啟動嘉義新未來」策略論壇

農漁產業智慧化  培值青壯農菁英團隊

「儘管在產業投資上獲得很大的進展,但農業還是嘉義縣的根基,但農業也不再是傳統完全靠經驗值的農業,我們成立了國本學堂,訓練青農和壯農運用智慧科技和現代化農業接軌。」在傳統農漁業面臨極端氣候的考驗以及從業人口老化的問題時,藉由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導入農、漁業後,透過智慧化設備和大數據,不僅可以達到防災的效果,更可以提高生產的質與量。

在地農業藉由科技化設備進行轉型

為減輕農漁民的負擔,縣府透過創新暨健全的農產業補助計畫、智慧漁業產銷輔導計畫,補助智慧農業、智慧養殖相關設備,籌組智慧農業科技發展聯盟,推廣自動化、精準化及智慧化的耕作方式,透過智慧科技達到減災省工的目標。

「農業、工業同步發展中的新嘉義,一定越來越好。」翁章梁強調嘉義正走在轉型的道路上,年輕人「回嘉」的路也不遠了。

(嘉義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