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最熱
數位轉型
、
領導
、
向上管理
、
麥肯錫
、
策略
、
行銷
我要訂閱
登入
HBR導師講座
新冠肺炎專區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職場新手進修
台灣CEO 100強
數位封面故事
雜誌
書籍
影音
HBR個案研究
精選專題
觀念圖解
數位版訂戶專屬
管理地圖
最新出版
2021年4月號
免費閱讀
會員登入免費看更多
訂閱數位版首月暢讀60元
首頁
/
雜誌
/
2011年4月號(失敗教我的事)
2011年4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請選擇出版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年4月號(失敗教我的事)
焦點企畫
向失敗拜師學藝
構築復原力
設計一個「好」失敗
股東毀了百視達?
無自覺不道德企業
本期目錄
本期目錄
要目精華
總編輯的話 From the Editor
成功與失敗,都是好教材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從小,我們就學過「失敗為成功之母」。不過,「失敗」這兩個字的負面意涵太重,如果心臟不夠強,或者意志不夠強,很容易就會覺得這句話只是安慰劑,甚至風涼話。 不過既然失敗了,若沒有從中得到一點收穫,就太不划算了。更何況,收穫可能不只一點點。家用品大廠寶僑公司前執行長賴夫利(A.G. Lafley)就...
收藏本文
分享
"成功與失敗,都是好教材"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焦點企畫 Spotlight
向失敗拜師學藝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從失敗中學習,是無可置疑的智慧。但能有效這麼做的組織,卻少之又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們從未設法從失敗中學習。近二十年來,我研究過許多組織,包括製藥、金融服務、產品設計、電信及營建業者、醫院,以及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梭計畫;當中絕大多數組織的經理人,都真誠地希望幫組織從失敗中學習,以改善未來的表...
收藏本文
分享
"向失敗拜師學藝"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無自覺不道德企業
組織文化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絕大多數的經理人,都希望自己經營的事業,是合乎道德的,然而,公司貪腐的狀況仍屢屢發生。其中一部分問題,當然得歸咎於有些領導人是徹頭徹尾的壞蛋,以致上梁不正下梁歪。但這畢竟只是特例。我們認為,員工會曲解或違反道德規範,更多的原因在於,掌權者對不道德的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在無意中予以鼓勵。 下面這件...
收藏本文
分享
"無自覺不道德企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成功為失敗之母?
知識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企業史上充斥著這樣的事例:企業一度雄霸業界,後來卻走向沒落。但一般歸納出來的原因,像是與現有顧客關係太密切、太專注在短期財務表現、未能調整商業模式以因應破壞性創新,都未能充分解釋這些曾率領公司創下偉大事業的領導人,何以會失去點石成金的本事。 本文要說明的是,不論是對個人或組織而言,成功都可能會...
收藏本文
分享
"成功為失敗之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設計一個「好」失敗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企業領導人所處的環境,不確定性愈來愈高,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失敗的機率比成功來得高,這也不令人意外。但奇怪的是,我們在規畫組織時,並沒有考慮到要管理或減少失敗,或是從失敗中學習。當我問高階主管,他們的組織從失敗中學習的程度,請他們以一到十來評分時,他們通常會心虛地回答:「二或三吧。」...
收藏本文
分享
"設計一個「好」失敗"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我把失敗當禮物」
併購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你是一般公認近年來最成功的執行長之一。但你應該也曾犯錯吧? 賴夫利(以下簡稱答):我當然出過很多錯,也有不少失敗。但你必須把失望和指責拋到腦後,確實了解你錯在哪裡、為什麼出錯。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判斷從中可學到什麼教訓、下次要如何改變做法。 問:這些失敗的經...
收藏本文
分享
"「我把失敗當禮物」"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別讓虛驚成浩劫
策略規畫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大部分人都知道,「虛驚一場」(near miss)是令人嚇出一身冷汗、千鈞一髮的狀況,不過幸好真正糟糕的事沒有發生。消防隊員在大火熊熊的建築物倒塌前一刻逃出火場,或是龍捲風奇蹟似地偏離原定路徑,繞過某個城鎮,都是這樣的狀況。這種難得一見的死裡逃生事件,每每令我們顫慄不已,也會在事後尋求教訓。 ...
收藏本文
分享
"別讓虛驚成浩劫"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築復原力
心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道格拉斯和華特都是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企管碩士;一年半以前,都遭到華爾街的公司裁員;兩人都陷入一片混亂:傷心、沮喪、無所適從、對未來充滿了焦慮。但對道格拉斯而言,這些情緒只是暫時的,兩個星期後,他告訴自己:「這一切與我無關,只是因為景氣正壞。我在專業上表...
收藏本文
分享
"構築復原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中國收購全球第二波
併購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有時候,中國這家大企業(China Inc.)似乎勢不可擋,這種感覺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中國1970年代以來的速度相當。但在中國發生的改變太快、太令人眼花撩亂,觀察家往往很難看出中國也有失敗的部分。 過去十年,中國企業持續進行的跨國併購風潮,則充分證實了那一點。20...
收藏本文
分享
"中國收購全球第二波"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股東毀了百視達?
企業溝通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2005年初的某一天,我的助理走進辦公室,說卡爾.艾康(Carl Icahn)打電話來找執行長,這讓我非常驚訝。當然,我知道艾康是「維權股東」(activist shareholder),但他為什麼打電話來,我一點頭緒也沒有。艾康告訴我,他已買下百視達(Blockbuster)近一千萬股。我在199...
收藏本文
分享
"股東毀了百視達?"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讓失敗不失控
協作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1950年,日本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拍了一部精彩的電影「羅生門」(Rashomon),從四個人物的觀點切入,將一樁強暴殺人案的故事陳述了四遍。這部片透露了一個清楚的訊息:不同的人,對相同事件的看法,可能會出現天壤之別。 如果是在職場遇到績效不彰、工作失利的情況,這個現象就...
收藏本文
分享
"讓失敗不失控"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妥善處理顧客勒索
激勵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商業界最基本的一大格言是:顧客永遠是對的。但是在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試圖改正服務不周的地方,好讓覺得受委屈的顧客感到滿意時,他們也面臨了很多經理人沒想到的風險;也就是成為投機客勒索的標的。 在我的研究中,把投機顧客定義為:利用企業賠償來牟利的人;大多數服務業中都看得到那種行徑。一家電力公司的...
收藏本文
分享
"妥善處理顧客勒索"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哈佛個案研究 HBR Case Study
【個案研究】衝向失敗?
危機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我想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解釋承包商為什麼沒辦法兼顧速度和品質,不僅產品開發速度快,產品也毫無瑕疵。」大衛.麥唐納格(David MacDonagle)邊說邊點菸。落雨前的暖風不斷吹熄火柴,他最後終於放棄,把香菸收回口袋。 此刻,不僅身為加拿大航空管理局(Canadian Aeronautics...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衝向失敗?"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個案研究評論篇】衝向失敗?
危機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要求進行反覆式改善 只要聽到由政府資助的複雜大型技術方案所費不貲,卻未達預期水準,幾乎所有的責難,都會集中在進度「太匆促」。要是政府機構不拚命催承包商,要是給開發者更多時間改良設計,要是生產進度再放寬幾個月或幾年,這項技術就應該能盡善盡美。但實情並非如此。 就算出資的政府單位在時間與金錢...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評論篇】衝向失敗?"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想觀察 Idea Watch
新品上市五大敗筆
創業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我們公司擅長將產品推出上市,而我們身為公司的合夥人,常接到創業家與品牌經理人打來的電話,說他們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要尋求我們的協助。我們客氣地聆聽後,會詢問他們有沒有什麼調查研究,可以支持這個說法。典型的回答是什麼?「我們還沒有做調查,但我們從閒聊中知道這件事做得起來,而且絕對安全。」「我們長久...
收藏本文
分享
"新品上市五大敗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連續創業者學不乖?
創業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大家都佩服連續創業者的膽識與毅力,但他們為資助圓夢的投資人,帶來很大的風險。我們的研究顯示,連續創業者在失敗後,還是和以前一樣過度樂觀,並沒有從錯誤中記取教訓。 過度樂觀是指相信自己比別人較可能經歷到正面的事,較不可能經歷到負面的事,當然,這是新創公司的特性。研究發現,各種類型的創業者,都比一...
收藏本文
分享
"連續創業者學不乖?"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傷心?請服用止痛劑
激勵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發現:每天服用幾劑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紓解傷痛的感覺,並降低因社會排斥而產生的疼痛等相關神經活動。 研究:肯塔基大學的德渥教授請62位大學生,每天服用一千毫克的乙醯胺酚或安慰劑長達三星期。每天傍晚,這些大學生記錄他們當天感受到的社會疼痛程度。服用乙醯胺酚者的傷痛感覺,會隨...
收藏本文
分享
"傷心?請服用止痛劑"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提防失敗假冒成功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為了協助孟加拉取得潔淨水源,全世界兩度努力的結果,似乎都很成功,但每次都埋下長期失敗的種子。這件事透露了什麼重要訊息?成功之後仍必須持續監測,不要假設任務已達成。
收藏本文
分享
"提防失敗假冒成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慶祝失敗太沉重
政策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從新加坡政府到歐盟的政策制定者都主張「擁抱失敗」,以鼓勵創業精神。今年白宮推出「創業美國」(Startup America)計畫,一位出席者在會中慷慨激昂地呼籲,請美國聽從這項忠告。畢竟,當年美國偉大的拓荒者之所以能成功克服一切困難,不就是靠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也就是追尋夢想時不怕失敗的意志嗎? ...
收藏本文
分享
"慶祝失敗太沉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培養自信文化
組織文化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他們處理失敗的方式。 即使是最佳企業和最頂尖的專業人員,也會因失敗、衰落、以及反敗為勝的力量太小而終止連勝紀錄。即使是贏得賽局的團隊,也可能犯錯、摸索,並在某個部分落後。 因此,快速復原的能力與再回到常軌都非常重要。 麻煩是無所不在的,意外可能像火山灰一...
收藏本文
分享
"培養自信文化"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向失敗拜師學藝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本文作者指出,在組織運作中,有些失敗是無可避免的,有些甚至是好事;然而,有效地從失敗中學習並不簡單,需要因應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策略。 優秀的領導人能建立一種學習文化,讓組織持續記錄和深入分析大小失敗,並積極尋求有益的試驗機會。企業經理人普遍擔心,以寬容諒解的態度處理失敗案例,會令組織紀律廢弛。這種憂慮是可理解的,但他們應改變觀念,承認在今天的複雜組織中,有些失敗是無可避免的。 失敗紀事1 喬氏超市前任總裁道格.勞奇承認自己曾是個「操控狂」,敘述他巨細靡遺的管理,如何阻礙這家連鎖店在美國東岸的擴張。
收藏本文
分享
"向失敗拜師學藝"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無自覺不道德企業
組織文化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即使立意最良善的領導者,也可能無法察覺自身或員工的不道德行為。作者提出導致這種盲點的五項因素,並提出相關對策。 目標欠周全:設定目標時應集思廣益。利益的蒙蔽:應根絕利益衝突。間接的蒙蔽:外包工作時,應該承擔可能的後果。漸進的掩蓋:即使微小瑕疵也別掉以輕心。太看重成敗:即使成功了,也要詳加檢驗。 失敗紀事2 琳達.羅騰堡談到她的真言:「壯大起來,不然就收攤」,以及她如何作出關閉印度業務的決定。
收藏本文
分享
"無自覺不道德企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成功為失敗之母?
知識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為什麼有這麼多曾雄霸產業的公司走向沒落?因為個人和組織的成功都會妨礙學習,並導致失敗。 我們會犯心理學家所謂的「基本歸因錯誤」,把太多功勞歸給自己的能力和策略,並且「過度自信」,對自己太有把握,覺得不必做任何改變。我們會犯「不追查原因症候群」,不去探究表現卓越的原因。為了克服這三種學習障礙,主管應該像檢討失敗一樣,仔細探討成功的原因。公司應建立制度,有系統地進行事後檢討,以了解導致勝利的各種因素,並經由實驗來檢驗。 失敗紀事3 安東尼.詹敘述在網路非理性榮景下,自家新創公司暴起暴落的過程。
收藏本文
分享
"成功為失敗之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設計一個「好」失敗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失敗也許無可避免,但管理得宜的話,也可能是一種助力。 獲得這些助力的關鍵,是在組織裡醞釀「智慧型失敗」。作者提出幾個落實的原則:應在啟動專案前,就先決定專案成功和失敗的定義,記錄最初的假設,在過程中持續測試與改進,把這些測試轉化成知識。迅速失敗,不拖泥帶水,拖得愈久,學得愈少。壓低失敗的成本,限制不利的風險。限制新專案裡的不確定性。塑造接納失敗,甚至頌揚失敗的文化。最後,系統化整理,並分享所學。 失敗紀事4 羅傑.麥納米說出他未能改變世界的遺憾。
收藏本文
分享
"設計一個「好」失敗"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我把失敗當禮物」
併購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寶僑前執行長賴夫利,是商界公認近年來最成功的執行長之一,但賴夫利和其他領導人一樣,也犯過許多錯。 寶僑從失敗的新品牌和新產品中得到的教訓,比從成功中學到的更多。賴夫利談到,寶僑有系統地分析過去三十年的失敗收購案,找出五個根本的失敗原因,包括:缺乏收購致勝策略;整合過程不夠好或不夠快;期望達到無法實現的綜效;雙方文化無法相容;公司領導人不願合作共事。寶僑根據這項分析推動一些改革,並在2005年十分成功地收購吉利公司。
收藏本文
分享
"「我把失敗當禮物」"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別讓虛驚成浩劫
策略規畫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大部分企業在發生工程災難、產品故障、公共關係危機等營運活動大紕漏之前,都曾出現一些虛驚事故。許多企業往往忽視這些事故的重要性,甚至把它們視為系統韌性十足,運作良好的跡象。本文作者表示,那是因為經理人被認知偏見矇蔽。 本文提出七個策略,來幫助經理人看出虛驚的狀況,並從中學習:如果時間或者成本壓力很高,應升高警覺;留意營運活動中的異常狀況,並探究它們的根本原因;要求決策者為虛驚狀況負起責任;想像最糟的可能情境;注意是否將虛驚狀況誤認為成功;獎勵勇於通報虛驚事故的人。 失敗紀事5 人道協會領導人韋恩.帕瑟爾談到敲定協議的重要性。
收藏本文
分享
"別讓虛驚成浩劫"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築復原力
心理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被稱為「正向心理學之父」的塞利曼,在賓州大學創立了一個計畫,幫年輕人和兒童克服焦慮和抑鬱,並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發展出一套教授復原能力的課程。 他也為美國軍方設計一套課程,包括了三部分:「全球評估工具」這項心理健康測驗;測驗後的自我改進課程;為教官開設的「復原力總訓練」,著重在加強心理強度、強調並強化個人優點,以及培養堅強的人際關係。企業界人士也可從這項復原力訓練當中汲取經驗。 失敗紀事6 彼得.古柏敘述他從拳王阿里那裡,得到改變一生的經驗。
收藏本文
分享
"構築復原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中國收購全球第二波
併購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中國企業在進行第一波跨國收購時,有很多失敗經驗。現在,他們悄悄地改變路線,更改收購標的,調整收購的理念和規畫。 中國企業已學會避開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來改善經營的收購案,也不收購整合行動很棘手的企業。此外,他們曾嘗試收購國外的市場占有率,如今轉而著重在能協助他們加強在中國市占率的收購對象。最明顯的是,他們較願意放棄收購案,這也許最能證明他們精於併購。 失敗紀事7 惠特妮.強森回顧她的第一次創投:投資在一個友人的夢想上。
收藏本文
分享
"中國收購全球第二波"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股東毀了百視達?
企業溝通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約翰.安提奧科擔任百視達執行長五年期間,營收成長將近一倍。但維權股東卡爾.艾康對經營方式另有想法,於是發動委託書爭奪戰,拿下包括自身在內的三席董事。雙方對發展策略的想法不同,時有爭執。最後,雙方為獎金問題決裂,安提奧科離開。過了三年,百視達聲請破產保護。艾康也針對這段歷史提出說法。
收藏本文
分享
"股東毀了百視達?"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讓失敗不失控
協作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在處理過失和追究責任時,經理人往往會產生不當的反應。因此,本文提出解決這些不良反應的方法:第一步是培養自覺、第二步是加強政治意識。了解自己的壞習慣之後,就能採取更適當的反應。
收藏本文
分享
"讓失敗不失控"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新品上市五大敗筆
創業
|
雜誌文章
|
2011年4月號
本文第一篇〈新品上市五大敗筆〉,說明如何避免新上市產品滯銷的五個錯誤。第二篇〈妥善處理顧客勒索〉說明如何掌握投機顧客的服務要求。第三篇〈連續創業者學不乖?〉說明連續創業者為什麼會過度樂觀。另有兩篇研究及兩篇專欄:〈傷心?請服用止痛劑〉、〈提防失敗假冒成功〉、〈伊森伯格專欄:慶祝失敗太沉重〉、〈肯特專欄:培養自信文化〉。
收藏本文
分享
"新品上市五大敗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登入
記住我的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我同意接受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加入會員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請輸入創建帳戶接收密碼重置的電子郵件地址。
換一張圖形
密碼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