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策略規畫的五個角色

策略規畫的五個角色

The Fall and Rise of Strategic Planning

企業不應指望完全由策略規畫人員包辦制訂策略的工作。不過,他們還是可以提供數據、幫助經理人策略性思考,並為組織的願景編排執行流程。因此,經理人與規畫人員應掌握自己的優勢,各自扮演好策略「研擬」與「分析」的角色。
1960年代中期,策略規畫法(strategic planning)面世,企業領導人趨之若騖,將它捧為研擬與執行策略、增強每個事業單位競爭力「無可置疑的最佳方法」。和菲德烈.泰勒(Frederick Taylor)開創的科學管理法一樣,策略規畫法將思考與執行分開,並創造了一個由專業人士擔任的新職位:策略規畫人員(strategic planner)。採用這種做法是期望,規畫系統能產生最佳策略,同時制訂出執行策略的具體步驟說明,以保證執行者(就是各業務單位的經理人)執行時不會出錯。但我們現在都已知道,策略規畫法無法完全按照這個理想進行。

策略規畫法當然仍未遭廢棄,但也早已失寵。它衰落的原因是:策略規畫並非策略思考(strategic thinking)。不過,即使是現在,也很少人真正了解這是原因。其實,策略規畫往往妨礙策略思考,讓經理人誤以為操弄數字可產生真正的願景。這個混淆正是問題關鍵所在:最成功的策略源自願景,而不是規畫。

軟見解+硬數據

過去大家做的策略規畫,其實是策略排程(strategic programming),就是清楚表達、詳細闡述既有的策略或願景。企業了解策略規畫與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