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競爭力如何形塑策略

競爭力如何形塑策略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競爭力如何形塑策略

Peter Walton Photography / Getty Images

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1979年提出「五力分析」架構。他認為一個產業的競爭狀態,主要是根據五股基本的競爭作用力而定。瞭解這些競爭壓力的基本來源,可為企業提供決定策略與行動的基礎,並針對競爭攻勢做好最佳防禦。

策略形成的本質,本來就是為了應付競爭所需。然而我們很容易將競爭看得太過狹隘與悲觀,致使我們不時可以聽見主管抱怨某個產業的競爭過於激烈,然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絕非偶然或時運不濟使然。

此外,在爭奪市場占有率的戰鬥中,競爭不僅是表現在其他競爭者的爭奪行爲。事實上,產業內部的競爭根源於其經濟狀態,這些競爭力量甚至遠超過檯面上的那些競爭者。客戶、供應商、潜在的進入者,以及替代性產品,都可能或多或少明顯受制於這股內部的競爭力量。

一個產業的競爭狀態,主要是根據五股基本的競爭作用力而定。我將它們列在下方圖表。這些力量的總和,決定產業最終的獲利潛力。產業獲利如同光譜,可以由強到弱排列。有些產業如輪胎、金屬罐、鋼鐵等,企業無法獲得驚人的投資報酬率;而有些產業如採油設備和服務業、飲料及衛浴設備等,獲利空間卻很大。

內圖


在經濟學家所稱「完全競爭」的產業,進入產業非常容易,而且隨時可以調整定位。從長遠來看,在這類產業結構下競爭,企業當然是無利可圖的。不過,這些加總的力量愈弱,愈可能提供廠商卓越表現的機會。


無論競爭作用力的強弱程度,企業策略分析師的目標是,在產業中為自己的公司找出最佳的定位,以期能對抗這些競爭作用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