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最熱
商業模式
、
數位轉型
、
人工智慧
、
創業
、
專案管理
我要訂閱
登入
HBR導師講座
新冠肺炎專區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職場新手進修
台灣CEO 100強
數位封面故事
雜誌
書籍
影音
HBR個案研究
精選專題
觀念圖解
數位版訂戶專屬
管理地圖
最新出版
2021年3月號
免費閱讀
會員登入免費看更多
訂閱數位版首月暢讀60元
首頁
/
雜誌
/
2016年11月號(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2016年11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請選擇出版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6年11月號(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焦點企畫
思科與創新伙伴們
瑪莉娜.艾布拉莫維奇
美國人遇上德國公司
做好組織重整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
本期目錄
本期目錄
要目精華
總編輯的話 From the Editor
創新.人才.領導力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是什麼讓執行長徹夜不能眠?除了企業生存的壓力,現代執行長要操心的事還很多。包括兼顧投資人期待的短期業績和長期目標、跟上商業環境和技術的快速變化、建立足夠的人才庫來帶動成長;對跨國企業而言,更要避免誤觸地緣政治的地雷,否則可能帶來大災難。 正因為如此,本刊每年選出的全球一百位執行長,更顯得難能可...
收藏本文
分享
"創新.人才.領導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焦點企畫 Spotlight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專題網站】 力抗短線誘惑 現階段,是執行長充滿挑戰的時刻。全球各地經濟都處於緩慢成長模式,而且,幾乎每一個區域都因為政治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畫。尤其在美國,行動派股東常直言不諱地強力批評企業領導人。這些因素說明為何長字輩職位看來更迭頻繁:2015年...
收藏本文
分享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最近三十年間,在頂尖商學院和像本刊這樣的雜誌,「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是個非常吸引人的題材。人們近乎瘋狂地關心這個題材,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我們一直面對持續改變的轉型威脅:目前,這種威脅包括物聯網、3D列印、雲端運算、個人化醫療、替代能源,以及虛擬實境。 近二十...
收藏本文
分享
"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
數據資料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隨著自動化和數位化帶動了經濟轉型,享有充足資源的既有業者紛紛輸給後起之秀,這個現象普遍見於各個產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傳統零售商,敵不過數位原生企業亞馬遜(Amazon)。在電動車銷售方面,全球知名的各大汽車公司總是落在特斯拉(Tesla)之後。計程車集團即使大手筆投資在科技上,仍無法抵抗來勢洶洶的...
收藏本文
分享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思科與創新伙伴們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2015年10月的一個早上,柏林坦伯爾霍夫(Tempelhof)社區一座老舊的啤酒工廠中,一群人聚集在閒置的機器之間,希望能以嶄新的創新做法,改造他們所屬的產業。在石油桶改造的臨時桌子旁邊,肩並肩站著的是一些創新奇才,以及來自根基穩固大型企業的資深高階主管,包括空中巴士(Airbus)、DHL、卡特...
收藏本文
分享
"思科與創新伙伴們"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做好組織重整
組織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你可能已經歷一次或多次公司重整。組織重整可能是創造價值的極佳方式:重整的公司中,有三分之二至少提升了一些績效,而且由於商業環境變化加速,組織重整變得愈來愈普遍。就像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前營運長約翰.費拉洛(John Ferraro)告訴我們的,「現今每家公司都受到新力量的破...
收藏本文
分享
"做好組織重整"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臉書力挺考核制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走過通往上司辦公室的長廊、去接受考核的這一刻,讓每個人都感到恐懼。績效考核讓人不舒服。它充滿偏見。它把我們丟進黑箱裡,不聞不問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給意見回饋。難怪,到2015年底,《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中,至少有三十家已完全捨棄績效考核制。但我們千萬不可因噎廢食。 事實上,即使企...
收藏本文
分享
"臉書力挺考核制"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美國人遇上德國公司
國際業務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我出生在紐約州長島(Long Island)的一個勞工家庭,18歲才第一次搭飛機。對我和家人來說,到紐澤西州的澤西海岸(Jersey Shore)遊玩,就已經是了不起的享受。儘管小時候出外旅遊的經驗不多,但我還是能從左鄰右舍那裡,學到什麼是多元社會。長島有如一個大熔爐,而且我做過不少工作,像是送報生...
收藏本文
分享
"美國人遇上德國公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擊退身心俱疲
壓力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工作負擔沉重和最後期限的壓力,都是經理人生活的一部分。有誰不會偶爾覺得負荷過重,或是分身乏術?不過,當沒完沒了的工作壓力,把你逼到我們稱為「身心俱疲」(burnout)的虛弱狀態時,問題就嚴重了;不只影響到你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的表現和幸福,也會波及你的團隊與組織。 身心俱疲到底有多普遍?臨床上還...
收藏本文
分享
"擊退身心俱疲"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了解白領犯罪
道德倫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可能是我們全國極為關注的議題。它占據大部分新聞版面,是流行小說的主題,而且,電視上充斥著這個主題的節目,從福斯頻道(FX)的「大眾與辛普森的對決」(The People v. O.J. Simpson),到HBO的「罪夜之奔」(The Night Of),再到網飛公司(Netf...
收藏本文
分享
"了解白領犯罪"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瑪莉娜.艾布拉莫維奇
自我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數十年來,她一直在拓展表演藝術的界限:自行撞牆、以刮鬍刀割自己、靜坐750個小時不動。雖然剛出道時,只在次要的場地表演,但她終於晉升到最著名的場地,像是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現在,她的回憶錄《穿牆而過》(Wa...
收藏本文
分享
"瑪莉娜.艾布拉莫維奇"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他們真正擔憂的是…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目前執行長面臨最重要的挑戰有哪些? 索瑞爾:主要的挑戰在於波動性,這包括地緣政治課題,像是英國脫歐公投、中東、中國,還有美國大選。挑戰也在於行動派投資人的壓力日增,他們往往聚焦在短期成果,還有許多公司正在改採零基成本預算,也會影響支出。我不是在喊窮或拿困難當藉...
收藏本文
分享
"他們真正擔憂的是…"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台灣聚焦 Taiwan Spotlight
第一位「君子企業家」 ——鄭崇華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一)提出「君子企業家」 經濟的繁榮與科技的運用,需要企業家;文明的進步,與社會的和諧,需要君子風範的普及與大家的推崇。因此我對「君子」與「企業家」特別地嚮往與尊敬。 當前的台灣,既少君子,也少大企業家。 回顧中華文化,其精髓就是要做君子。余秋雨教授指出:「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沒有衰敗...
收藏本文
分享
"第一位「君子企業家」 ——鄭崇華"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我如何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學習?
自我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2008年以前,我並未規律地閱讀《哈佛商業評論》,後來因為教愈來愈多個案,為了給學生品質高、但閱讀量又不會太難以應付的參考讀物,開始大量使用《哈佛商業評論》文章作為上課的參考文章,要求學生於到課前先閱讀文章,再讀個案。我在課堂上會先討論這些文章,再討論個案,發現這個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久而久之...
收藏本文
分享
"我如何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學習?"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為何領導是創新驅動力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全球創新生態丕變,台灣企業自1990年代,個人電腦風潮之後,就難以尋得新成長動能。近十年,儘管大家都在談創新,結果卻不如期待,問題出在哪裡?《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在10週年慶之際,邀請董事學會理事長、本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許士軍探討其中關鍵。他認為,台灣政府與產業普遍迷信工業時代初期泰勒式管理...
收藏本文
分享
"為何領導是創新驅動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打造全新創新生態系統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本期焦點企畫其中一篇〈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探討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何非數位原生的企業,這麼難在新的數位創新生態中轉型成功?」這個提問對於台灣企業也十分關鍵。本刊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溫肇東撰文為全球繁體中文版讀者導讀。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The Probl...
收藏本文
分享
"打造全新創新生態系統"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台灣執行長的永續挑戰
永續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調查全球企業績效最佳執行長,今年進入第五年。〈2016年:全球執行長100強〉結果在今年10月中旬發表,入圍全球績效最佳執行長的台灣企業家共有兩位: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他們分居全球百強的40名與第83名。前者的財務績效雖然傑出,但受到公司環境、社會與治理...
收藏本文
分享
"台灣執行長的永續挑戰"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突破台灣人才短缺危機
培育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21日以「人才,決定台灣大未來」為題舉行論壇,慶祝十週年,邀請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中鼎工程集團董事長余俊彥,以及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DDI)繼任管理部門副總裁馬修.佩士(Matthew Paese)等嘉賓與會,與現場數百位長期訂戶互動。會中...
收藏本文
分享
"突破台灣人才短缺危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哈佛個案研究 HBR Case Study
【個案研究】農場抗旱大作戰
營運作業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彼特.沃克(Pete Walker)喜歡每天一大早起來開車巡視農田。當然,他可以透過農舍中的電腦螢幕,來監看作物,但他喜歡親自看看和聞聞耕地的土壤、萌芽的捲鬚、濃密的樹叢,以及熟成的農產品。他向後靠坐在吉普車的座位上,一邊啜飲咖啡,一邊向外看著地平線。總是萬里無雲的淡藍色加州天空下,沃克農場(Wal...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農場抗旱大作戰"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個案研究評論篇】農場抗旱大作戰
營運作業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評論一:應重新思考營運方式 短期來說,我會建議彼特把那六千英畝農地租給那家太陽能公司。只要乾旱結束,他還是可以買或租其他農地。如果乾旱沒有結束,出租農地就是避險。他甚至可以洽談簽訂能源承購協議(energy offtake agreement),用遠低於他付給電力公司的價格來購買電力,為剩下...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評論篇】農場抗旱大作戰"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想觀察 Idea Watch
企業創投目標改變中
創投資本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大多數的人很熟悉創投基金的傳統運作模式:一家投資公司謹慎地把資本分散投資在一組新創公司之中,心底知道大多數的投資都會失敗,但如果幸運的話,少數幾個成功的投資案帶來的財務報酬,會讓整體創投活動的獲利相當可觀。不過,過去四十多年以來,存在著另一種模式:企業創投,也就是一家非常大型的企業投資於新創公司,這...
收藏本文
分享
"企業創投目標改變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召回產品打擊對手?
顧客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當一個名氣響亮的產品被召回,競爭對手應會有搶攻市占率的機會。畢竟,召回產生的負面名聲,會使該品牌形象受損,所以消費者自然會考慮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 不過,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與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
收藏本文
分享
"召回產品打擊對手?"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執行長的真心話大冒險
公共關係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我們很習慣聽到朋友和同事談論政治議題,但這個角色換成執行長時,我們會怎麼想?現在愈來愈多執行長會針對大眾熱門話題發表看法:星巴克(Starbucks)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曾警告持槍人士,別想把槍械帶進星巴克;蘋果(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曾公開譴責...
收藏本文
分享
"執行長的真心話大冒險"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求職者還有改善空間
求職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當招聘主管跟求職者的前主管進行求職者背景調查,有一個特別難回答的問題:「你認為這位求職者最需要努力改進的弱點為何?」線上背景調查公司SkillSurvey 針對12,800 個背景調查進行文本分析後,找出106 個求職者可改善的領域。以下列出十個最常見的待改進之處,並附上由實際背景調查結果中節錄出的...
收藏本文
分享
"求職者還有改善空間"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書摘 Book Review
全球暢銷標準的制訂者——預測專家林英祥
數據資料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繼《從創新到暢銷》,「大數據的先行者」林英祥新書《窮小子變世界名人》敘述一個平凡的屏東鄉下窮小子,如何藉由自身奮鬥與貴人相助,把握無數機緣努力學習,化平凡為不凡,讓BASES成為企業創新的驅動力,更締造了「低誤差率」與「高暢銷率」的產品分析常勝紀錄。 他以自創的統計計量模型「BASES」闖蕩世...
收藏本文
分享
"全球暢銷標準的制訂者——預測專家林英祥"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現階段是執行長充滿挑戰的時刻。全球各地經濟成長緩慢,加上政治不確定性,讓企業很難進行長期計畫,還有行動派股東經常強力批判企業領導人。這些因素說明了,為何長字輩職位有時更動如此頻繁。 這麼多執行長聚焦短期,也就不足為奇了吧?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欣見有些企業領導人仍推動長期策略,並持續締造良好紀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排名,目的在彰顯這些傑出人物。我們根據的基準,是執行長整個任期內在兩方面的績效:財務和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治理)。2016 年入榜執行長平均在任17 年。 100 強執行長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平均總財務報酬率為2,091%。 不過,這些執行長的背景多元,顯示成功之道並非只有一條。以前三名的執行長來說:拉斯.索倫森當年學的是森林,三十多年前加入諾和諾德,晉升至執行長之前,曾擔任過不同的營運職位。 馬丁.索瑞爾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後,在廣告業待了十年,然後買下一家空殼公司的股權,透過一系列收購,創立了WPP,現為全球最大行銷服務公司。 帕布羅.伊斯拉念法律,曾任職西班牙財政部,之後執掌快速時尚零售商Inditex。 本期也刊出本刊英文版集團總編輯亞迪.伊格納西斯,近期與這三位執行長進行的圓桌論壇,請他們闡述如何在現今動盪環境中對抗短期主義,並以長期眼光來領導(見〈他們真正擔憂的是…〉一文)。 更多內容請前往專題網站》https://goo.gl/ZWTkvR
收藏本文
分享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為什麼有些創新技術很快便主導了市場,有些則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普及?其實,這不但與技術本身有關,還與生態系統有關。 分析產業的生態系統動態,有助於預測技術汰換的速度。倘若新技術必要的配合條件已成熟,而舊技術的生態系統沒有什麼改善餘地,技術汰換的速度將很快(創造性破壞)。如果情況反過來,技術汰換的速度將非常慢(堅強抵抗)。另外兩種情況,是「堅強共存」(新舊技術共存很長一段時間)及「抵抗的假象」(舊技術看似能保持競爭力,一旦新技術的生態系統突破發展瓶頸,舊技術便迅速遭淘汰)。如果企業能辨明自身處於哪一種情況,將能妥善評估破壞性變化的威脅,並擬出有效的因應方式。
收藏本文
分享
"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
數據資料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在數位時代,創新的公司運用軟體蒐集重要的客戶資訊,並創造出革命性的新產品和服務。但許多資源豐富的老字號企業,難以拓展數位化的客戶關係。原因之一,是公司無法改變行之已久的商業模式。但還有另一個阻礙:發展數位商機,勢必影響價值鏈的各個環節。 從事創新的要件之一,是公司內部包辦更多功能。但如果老字號公司為掌握數位科技而如法炮製,就可能破壞和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的長期關係。因此,老字號企業的經理人,應思考會改變產業未來的總體趨勢、發展出更能激勵進步的業績指標,也必須為合作伙伴開創新商機,讓大家都能由新的生態系統獲益。
收藏本文
分享
"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思科與創新伙伴們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在愈來愈數位化、相互連結的環境中,老字號公司的領導人常發現機會無法單獨掌握。有些公司不打算依賴新創公司產生創新,然後收購它們,而是參與這個流程,協力開發新概念,然後加以商業化。這個流程稱為「生態系統創新」。 思科超創新生活實驗室(CHILL)不同於看來類似的研發聯盟等方法,因為它不必簽訂複雜的智慧財產協議。它也不同於傳統的伙伴關係,因為在非常早的階段,就一次號召多個伙伴齊聚一堂。本文以思科的流程為例,討論大型公司可以如何開發他們自身的生態系統創新能力。這個流程讓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匯聚多樣的構想、技能和資源,解決生態系統層級的問題。
收藏本文
分享
"思科與創新伙伴們"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做好組織重整
組織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組織重整可能是釋出價值的極佳方式,但大多數組織重整並不很成功: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組織重整,未能在計畫的時間內交出期望的價值,有10%的組織重整,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害。更重要的是,組織重整對員工來說可能是慘痛的經驗。研究顯示,組織重整及它造成對未來的疑慮,可能引發比裁員更大的壓力與焦慮,以致有大約60%重整專案的生產力明顯降低。那是因為組織重整的領導人,對目標的說明不夠明確,錯失了一些關鍵行動,或是做事的順序錯誤。為協助企業從組織重整中獲得最大價值,並把痛苦減到最小,本文提出一個簡單的五步驟流程,來進行組織重整。
收藏本文
分享
"做好組織重整"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臉書力挺考核制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企業應評估員工在一段時間內對組織做出的貢獻,以做出薪酬與升遷的決定。缺乏正式考核制度,這些決定將在黑箱中完成。臉書選擇沿用績效考核制,以確保公平、透明與培養人才。完全捨棄績效考核,或許是對常見的績效考核執行方法過度反應。臉書的領導人認為,更具建設性的做法,是打造能看出員工的成長,並獎勵員工成長的文化。
收藏本文
分享
"臉書力挺考核制"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美國人遇上德國公司
國際業務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2002 年,思愛普聘請麥達莫接掌當時表現欠佳的北美洲業務。他認為,當時公司問題的根源之一是,以為自己在德國的策略,在美國也適用。麥達莫表示:「無論是在哪個國家,領導人都必須能解讀人們的感受、尊重當地文化、細膩體會人們如何接收訊息。」
收藏本文
分享
"美國人遇上德國公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擊退身心俱疲
壓力
|
雜誌文章
|
2016年11月號
壓力是專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況,但沒完沒了的工作壓力,會導致「身心俱疲」的虛弱狀態。這種狀態還會損及職涯發展的可能性。不過,可採取下列步驟,以便從中復原和預防:優先照顧好自己;轉變自己的觀點,以便決定當前情況哪些部分固定不變,哪些部分可以改變;減少接觸會帶來最多壓力的活動和關係;尋求有助益的人際互動關係。
收藏本文
分享
"擊退身心俱疲"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登入
記住我的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我同意接受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加入會員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請輸入創建帳戶接收密碼重置的電子郵件地址。
換一張圖形
密碼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