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師們給企業與主管的建議:
「策略就是進行一連串不同的活動,創造獨特而有價值的定位。」
──策略大師波特(Michael E. Porter)
「若能了解競爭作用力,以及影響這些作用力的根本原因,不僅可幫助了解產業目前獲利能力的根源所在,也提供一個架構,用來預測和影響長期的競爭和獲利能力。」
──策略大師波特(Michael E. Porter)
「領導人會死,產品會過時,市場會改變,新科技會出現,管理潮流來來去去,但偉大公司的核心理念卻永遠存在,持續提供引導、鼓舞人心。」
──《基業長青》作者柯林斯(James C. Collins)
「我們觀察到在創造新市場和新產業的背後,有一套一貫的策略思考型態,我們稱之為藍海策略,意指尚未開發的市場空間。瞻望未來,藍海仍將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
──《藍海策略》作者金偉燦(W. Chan Kim)、莫伯尼(Renee Mauborgne)
「經理人若使用平衡計分卡,短期財務就不再是公司績效的唯一指標,而能夠引進四個新的管理流程:願景轉化、溝通連結、營運規畫、評量和學習,有助於長期策略目標的實現。」
──《平衡計分卡》作者柯普朗(Robert S. Kaplan)
 
本書集結全球頂尖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中策略大師的經典之作,包括波特(Michael E. Porter)、金偉燦(W. Chan Kim)、柯林斯(James C. Collins)、柯普朗(Robert S. Kaplan)等的作品,告訴你:

牽動競爭態勢的力量為何?

  爭奪利潤的對手不僅是同業,還包括:顧客、供應商、潛在新進公司、替代性產品,它們形塑了產業競爭的特性。

如何開發未開發的市場空間?

  跳脫割喉競爭的紅海,創造需求,開發出目前不存在的藍海市場。

如何制定策略?

  企業必須依照自家產品種類或顧客需求,創造出自己獨特而有價值的定位。

如何執行策略?

  目標必須保持簡單而具體,公司上下使用共同語言,明辨事情優先順序,及早部署資源,持續監督績效。

如何評估成效?

  評量成效的工具,必須納入非財務指標,並預測未來財務及各方面的表現。
   

第一章策略是什麼?

企業活動愈來愈全球化,也面對愈來愈多國際級的競爭對手,因此必須擬定一套完整的策略,才能在多變的市場中保持優勢,超越競爭對手。more…

第二章波特新論競爭五力

波特的「競爭五力」形塑了一整個世代的學術研究和企業實務。如今,波特重新確認、擴充當年那篇經典文章,加入更新的資料,提供實用的指引,並且說明,這個架構如何運用於當前的環境。more…

第三章建立公司願景

時代不斷改變,公司如果要與時俱進,在許多策略和做法上都要跟著彈性調整;但仍必須保持固有的核心價值。唯有掌握變與不變的權衡,才能認清屬於自己的未來,建立可長可久的企業願景。此文奠定願景在管理實務上的重要地位。more…

第四章商業模式再創新

企業要維持欣欣向榮的秘訣之一,是認清什麼時候要從根本改起。也就是說,不只技術要創新、設計要創新,連商業模式也要創新!不過別急著行動,了解顧客需求、評估利潤狀況、檢視改變幅度後,才能穩紮穩打、勝券在握。more…

第五章藍海策略

在許多企業陷入削價競爭的紅海中時,如果要殺出重圍,開發全新的成長契機,企業就必須運用價值創新,找到無人競爭的藍海。more…

第六章讓策略動起來

策略很重要,是組織發展的關鍵;但光有好策略,卻執行不力,一切都沒有用。這也是很多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研究顯示,企業執行力低落,是因為直接進行組織架構重整,忽略了產生效益的最大推動力-決策權和資訊流通。more…

第七章願景不是空中閣樓

從字面上看,「平衡計分卡」只能計算財務相關數字,其他無法量化的績效,恐怕很難評估。其實不然,平衡計分卡納入非財務評量指標,能預測未來財務表現,在企業落實目標、評量績效、促進變革與成長等方面,都有助益。more…

第八章化高層策略為基層行動

企業必須從策略裡,萃取出簡單明瞭、具指導性的標語。畢竟,若無法讓決策走出執行長辦公室,大家便無法充分了解,並妥善運用在已知決策與未知機會上,如此一來,策略將形同虛設。more…

第九章我把機會變績效了

為什麼明明是好的策略,執行成果卻不佳?要避免策略與執行的落差,必須讓策略的計畫和執行密不可分。遵守本文提出的七項法則,不僅可減少績效不如預期的可能,也能在出差錯時,迅速斷定問題出在哪哩,馬上加以修訂。more…

第十章誰是決策者

每一次的成敗、每一個商機的掌握或錯失,都是由於某人作了決策,或是未能作出決策。但組織內的決策常延宕,而損及公司績效,因為大家不清楚誰該負責做哪些決策。只要釐清決策角色,就能迅速、有效地作出正確的抉擇。more…

策略制定與落實執行 / 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策略管理是高階經營上最核心的工作。然而實務中常會出現幾項問題。第一是企業根本沒有自己的策略,只重模仿,並且僅試圖在效率或成本方面追求生存的空間。其次是雖然策略想法十分有創意,但組織內部的各項活動並未以策略為軸心進行整體的搭配,第三是將策略淪為空談,未能落實到組織的具體行動上。

  本書的幾篇文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內容十分豐富,但由於這些都是獨立的文章,重複之處在所難免,因此我試著將主要內容重新整理,成為較為系統化的論述,並將本書內容分為策略制定與策略執行兩大部分來分別介紹。在策略制定上又可分為策略定位、競爭行動、策略創新,以及策略制定過程等幾個部分。在策略執行方面,則又分為制度與文化兩大部分,其中制度面包括了策略方案的展開、績效指標的訂定、決策權責的劃分與歸屬等;文化面則包括了組織願景等對人員精神上的激勵與行動上的指引。


閱讀經典,重新出發 / 聚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理平

  非常高興看到《哈佛教你定策略》這本書籍的出版,這本書集結了歷年最有影響力的策略文章,作者包括:《策略地圖》(Strategy Map)一書的作者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基業長青》(Build to Last)以及《從A 到A+》(Good to Great)的作柯林斯(JimCollins)、哈佛大學特聘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等,這些國際知名的重量級大師,往往都能引領全球企管實務與學術的深度探討,並成為許多企業經營者鑽研與學習的典範。

  策略管理的理論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眼花撩亂。然而,能夠真正成為經典的論述,卻是鳳毛麟角。重新拜讀這些大師的文章,依然可以從這些經典的文章中,重新體悟與學習。雖然時空轉換,有些策略理論提出至今已經有段時間,也許有些讀者會認為部份的理論已經過時。但個人認為,這些經典的策略理論依然有其深厚的價值,可以提供企業經營者一套完整的策略思考架構,並從策略的擬定到執行,乃至績效的評估,架構一套完整的機制。但企業經營者在擬定策略與執行各行動方案時,仍必須依據當下的內外部情境,以及實務的經驗判斷,隨時彈性作出調整,並建立自己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而非很僵化的將理論直接套用於實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