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分析無人機工作去

無人機工作去

Drones go to work

無人機工作去

無人機拍攝到坐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外的紅石露天劇場(Red Rocks Amphitheater),把那些影像組合成這個知名室外表演場地的3D照片。

無人駕駛載具的破壞式經濟,已是大勢所趨,而你需要策略來開發它。制定無人機策略時,重要的是少思考硬體,多思考應用、收集資料與連結,並把創新移往雲端。本文告訴你該如何思考目前的相關情況,以及未來的情況。
每天早上,我辦公室附近街上的工地,總是會在開始工作時響起熟悉的嗡嗡聲。這是無人機進行例行掃描(scan)的聲音。那架黑色的小型四軸無人機,自行飛到工地上方,飛行路徑完美,彷彿有軌道可循。工人現在對這個聲音已非常熟悉,不再抬頭看那架無人機。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就和同樣在工地上方空間裡的起重機一樣,不引人特別注意。自動飛行器變成另一項施工設備,這景象本身如此正常無奇,其中便存在著真正的革命。

「實境捕捉」(reality capture)終於變成能改造商業的成熟技術;所謂實境捕捉,是指從地面和空中掃描實體世界的內部和外部,把實體世界數位化的過程。就狹隘層面來看這種技術,Google地圖利用衛星、飛機、汽車來取得數據資料,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呈現。現在,這類最初是靠手工繪製的地圖,已有了更高的解析度,為自動駕駛車的到來預作準備,這類汽車需要高度精細的立體地圖,才能有效率地行駛。製作真實世界的這類模型所用的方法,與「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技術有關,而這項技術驅動了今日的電影與電玩遊戲的發展。一般來說,這必須把製作的工作帶到掃描機前面,也就是把人擺在一個裝有掃描設備的大型室內空間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無人機巡迴工作的本質,和克里斯.安德森職涯的性質沒有太大不同。兩者都輕易地四處移動,在各自的路徑上達成了很多事情。安德森主修計算物理學,參加一個叫REM的樂團(可惜不是那個知名搖滾樂團REM),曾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工作,最終任職於兩本權威性的刊物:《自然》與《科學》。他在《連線》(Wired)雜誌崛起期間擔任總編輯,寫了幾本很有影響力的暢銷書:《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免費!》(Free),和最近的《自造者時代》(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路走來,他創辦了數家企業(他說現在「迷失在時間的迷霧中」);而獲頒的具影響力思想家獎項太多,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安德森與無人機的初相遇,是在他試圖讓自己的孩子對某樣東西產生興趣:機器人(孩子覺得既慢且無趣),以及搖控飛機(撞到樹墜毀)。他想,如果機器人會飛是什麼情況?它應該會更有趣,駕駛技術也一定強過自己。所以他告訴一位記者:「我就上Google搜尋『飛行機器人』,然後得到『無人機』,之後再搜尋『無人機』,得到『自動駕駛』。」 他和兒子很快就建造了一個粗糙的自動駕駛機器,大部分是利用樂高機器人(Lego Mindstorms)的元件。從此他不曾回頭。安德森創立了好幾個機器人社群,包括自己動手做無人機(DIY Drones)和自己動手做自駕車(DIY Robocars),他也是無人機公司3DR執行長。3DR打造了一架無人機,打算挑戰硬體市場領導業者DJI,但發現很難在一個一年價格下跌70%的市場裡競爭。所以,安德森把重點轉移到軟體平台,讓無人機能進行更多工作,並找到更多巧妙的解決方案,來處理企業面臨的挑戰。3DR和建築業緊密合作,製作可有效率地持續巡查大型工地的系統,並把資料回饋到系統進行分析。 安德森相信,這個藉由無人機和其他方法,把感測器延伸到整個世界的龐大轉型,才剛開始。他認為,唯有停止把硬體視為產品,並開始把無人機可收集到的資料視為產品,關鍵的突破才會出現。他說:「無論是就時間或空間來說,我們都正處在以史無前例的解析度,來測量這個星球的過程之中。下一步,就是要找出如何使用所有那些資料,來管理這個世界。」

本篇文章主題

科技與分析

更多關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