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哈佛鍛鍊財務基本功》一書,帶領讀者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首先,認識財務報表,再學習如何分析、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且特別強調會影響財務績效的經營管理層面。最後,也告訴讀者如何利用財務資訊正確地評估與管理績效。
會計是企業的語言,經營者能否看得懂會計報表及相關的財務資訊,進而運用它作出經營決策,攸關此一企業的競爭力及經營績效。
「你們部門想購買的那套軟體,它的投資報酬率(ROI)是多少?」
你具備財務基本知識嗎?
每一位經理人,無論在組織中擔任哪種職位,都應該要確實掌握這三種基本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本文為經理人簡介這些報表的基本涵義、與公司營運活動的關係,以及與經理人職責的關係。
為何出版商願意支付前奇異公司(GE)董事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一筆驚人的七百萬美元預付款,買下他談論自己職涯這本書的版權?根據位於美國達拉斯(Dallas)的管理顧問、也是《CEO 要你知道的事》(What the CEO Want You to Know )等書作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的說法,答案正是因為威爾許具有把複雜事物去蕪存菁的能力,他思索與談論奇異這家全球化的大集團企業,就像在說一家街角的簡單商店。夏藍主張:只要了解幾項財務指標,加上擁有整體企業層次的觀點,便能幫你掌握不同規模與地點的任何一家公司。「當你真正面對企業,」他說:「企業是很簡單的。無論你是經營水果攤還是一家《財星》五百大公司,有一些企業通則都可以適用。」
經理人的任務之一,便是幫助公司達成財務目標,換句話說,就是要讓這些關鍵數字往對的方向移動。
財務報表能顯示公司創造多少獲利、把資金用在哪裡以及負債有多少。但你要如何從中判斷公司的獲利算多還算少?負債水準是否健康?本文列出了幾個最常見且廣為各行各業使用的比率,讓你能比較你的公司與競爭對手的績效,也可以與產業平均水準比較,以及與公司自己過去的績效相比。
現今經理人面臨巨大的營收成長壓力,但經理人與團隊回應這項挑戰時,可能會不自覺製造了複雜的情況,結果反而影響到整體獲利。
供應鏈可占到組織所有成本的80%,這實在很驚人。而在銷售產品的公司裡,最高可達60%的淨資產,是存貨、工廠、倉庫與其他供應鏈資產。
損益表上的獲利,並不等現金流量表上的淨現金。有時候,即使是營業現金流量也不完全等於淨利。主要有三個原因: 收入在銷售時認列。公司交付產品或服務時認列收入;費用必須配合收入;資本支出並未列為獲利減項。
經理人為何需要看懂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大多數公司用本身的現金來融通客戶購買產品或服務,這就是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上的應收帳款項目。
想像這樣的營運資金模型:公司尚未製造產品或開發服務,更別說運送或提供,客戶便已付錢。這主意太棒了,不是嗎?
這年頭,除非你能示範如何得到經濟報酬,否則就別想要公司同意你花錢。
財務和會計領域提供豐富的實用工具,可解答一些你可能碰到的重要管理問題。
本書的第三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些不同。先前的內容,可助你學習基本的財務知識,這裡則建議你如何評估自己學到的知識、如何更有效地運用,以及如何以其他資訊補強。
本文並不是著眼在財務數字可以告訴你什麼,而是探討它們沒有告訴你的事。
在「歡樂一家親」(Frasier )這部美國電視連續劇中,主角費瑟是住在西雅圖的心理分析師,某一集,他弟弟沮喪地形容接下來的任務:「困難又乏味,簡直就是我最愛的組合。」很多人跟你一樣,也這麼看待改善組織績效評量的難題。
你從本書學到了多少? 現在,你不妨重考一次本書最前面的小測驗。這樣可以幫你了解,自己已學會了什麼,以及還需要加強哪些知識。解答在題目後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