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台灣家族企業有走向「去家族化」之路嗎?

台灣家族企業有走向「去家族化」之路嗎?

台灣家族企業有走向「去家族化」之路嗎?

alice-photo / Shutterstock

近來,關於台灣的家族企業是否存在「去家族化」的現象,始終是管理界的熱門話題。各家觀點不一,也各有支持說法。本文兩位作者專注研究家族企業,他們援用經濟新報資料庫二十年來的數據,發現了什麼趨勢?

「去家族化」這個名詞,是近來探討家族企業發展時,常會提起的字眼。綜觀世界百年企業的發展,家族企業的所有權與治理經營權發展,大致可分成四種階段:家族絕對控制;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共治;家族保有股權但退出經營團隊,完全委任專業經理人經營;以及家族賣掉股權與退出經營權。

隨著組織規模成長,由創業家族絕對擁有「控制權」(股權)與「經營權」的比率應該下降,這就是「去家族化」。

台灣沒有明顯「去家族化」現象



家族企業的定義涵蓋三個面向:家族持股、家族管理控制(由家族成員擔任總經理或CEO),以及家族治理監控(由家族成員出任董事長或董事會董事)。筆者採用較普遍寬鬆的定義,僅以創業家族持股之有無,來定義家族企業(涵蓋單一家族或共治家族),並以台灣經濟新報資料為樣本。該資料庫顯示,2000年台灣上市櫃公司815家,成長到2020的1725家,2000年時,家族企業占上市櫃公司比率從超過82%,降到2006年的76%左右,但從2007至2020年,大致都維持在74%以上,變化並不大。

專業人治理企業的比率也都維持在25%左右。顯示近14年來,如果以家族持股而言,國內上市櫃企業並沒有「去家族化」的現象。

為了更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