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社會答對這題,才稱得上最佳領導人

答對這題,才稱得上最佳領導人

How the Best Leaders Answer “What Are We Here for?”

答對這題,才稱得上最佳領導人

Marco Bottigelli/Getty Images

在組織面臨危機時,領導人可能會採用較激進的領導模式:更嚴格要求進度、預算更緊、更遠大的目標、更誇張的承諾……,以此為企業建立堅實的意義,得到眾人的認同。但領導人無法由上而下強加這種意義感。領導人應成為行動派人士,積極接觸各方利害關係人,傾聽他們的意見,就能突破現狀的界限。

在危機時期,總覺得失敗的可能近在眼前。這常常會促使領導人進入「命令控制」模式:更嚴格要求進度、預算更緊、更遠大的目標、更誇張的承諾。還會出現許多來自軍事領域的譬喻。但在如此不明確和不確定的危機當中,比起用修辭來營造確定性,更加重要的是建立堅實的、大家共有的意義感。領導人無法由上而下強加這種意義感。領導人的角色是要成為行動派人士,集結眾人(包括員工、供應商、顧客、公司服務的那些社區),一起探索並定義這份意義。

無論時局好壞,任何組織的領導人若要成功,都必須能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為何在此?」在動盪的時刻,更加迫切需要專注在這個問題上,因為組織往往必須改變本身的活動。過去有用的,可能一夜之間就忽然變得不相干;今日的旅遊業、電影院行業和健身房,都會深有感觸。在這種情況下,沿襲既有做法或加強既有做法,並非恰當的因應之道。相反的,領導人必須改變目標,從維持現況,轉為建構一個全新想像的未來。領導人很難同時做這兩件事。有一位全球顧問公司的高階主管最近就告訴我:「我正在努力不要溺死在實用主義裡。」

領導人要從何處找到組織目的感?在命令控制式的文化之下,要靠執行長來制定這樣的意義,但這種做法可能既缺乏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