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Spotify和TikTok如何擊退「模仿貓」

Spotify和TikTok如何擊退「模仿貓」

How Spotify and TikTok Beat Their Copycats

在數位經濟中,創新的先驅者通常會輸給更靈活的模仿者。知識外溢導致模仿者層出不窮,企業唯有反覆重組現有的知識元素,融合出新的產品解決方案,才能打造難以追趕的模仿落差。透過Spotify和TikTok的成功案例,與優步在亞洲市場被模仿者圍攻的經驗,可知企業必須聚焦在以新奇的方式重新組合知識,以獲取「複和型」機會,才能阻擋潛在模仿者。
在數位經濟中,常是由模仿者贏得競賽,即使最成功的先驅者,也不如他們那麼靈活而具創意。Snapchat就是一個例子。Snapchat在2011年成立,它推出的獨特應用程式可用來分享照片,而照片會在分享之後24個小時消失,它迅速吸引到數百萬名青少年和年輕人。據說臉書(Facebook)曾試圖收購Snapchat,但未成功。於是臉書採取次佳策略:模仿。
臉書旗下的Instagram,直接複製Snapchat Stories的主要功能,在2016年推出Instagram Stories。一年之內,Instagram超越Snapchat的每日活躍用戶數(daily active user, DAU),而且是大幅突破,反觀Snapchat卻走向衰退。儘管Snapchat在那之後,重新恢復了早期的部分影響力,但它的經驗顯示,數位世界的進入門檻很低,即使是已有雄厚用戶基礎的根基穩固平台也無法豁免。
先驅者為了保護自身領導地位而常用的方法,是大幅投資於內部知識轉移和協同合作,以運用他們的創新專業知識,而這麼做背後的想法是,有好構想的公司只要更迅速地讓所有員工善用公司的知識,並鼓勵團隊合作,就可以保持領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