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世紀鋼構賴文祥兩個精準策略,讓市值三年成長十倍

台灣CEO 100強專訪篇〉風電生財CEO

世紀鋼構賴文祥兩個精準策略,讓市值三年成長十倍

世紀鋼構賴文祥兩個精準策略,讓市值三年成長十倍

在賴文祥的領導下,世紀鋼構早在八年前就開始布局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工程,如今進入收成階段;世紀鋼構提供。

世紀鋼構董事長賴文祥,從做鐵窗起步,如今已在台北港擁有近60米的巨大廠房。他早在2012年就精準向中風力發電產業,投入生產風力海底基樁。世紀鋼構身價水漲船高,布局版圖逐步擴大!

下西濱快速道路,從八里垃圾焚化場對面進入台北港管制區,遠遠可以看見高達近60米的巨大廠房,矗立在填海造陸的土地上,旁邊則堆放了數根不起眼的巨型鋼管。

不了解的人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來到一個廢鋼回收場。其實,這裡每一隻鋼管,長約一百公尺、直徑四公尺、重達四百公噸,每支價值超過新台幣三千萬元,是離岸風力發電機的海底基樁,用來打進海床以固定風力發電機組。

這裡,正是八年前開始布局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工程的世紀鋼構大本營。

依照政府政策,至少到2025年,台灣每年需要增加1GW(十億瓦)的風力發電量,等於一百台風力發電機。如果以每座風機需要三至四支基樁來推算,光是未來五年的金額,就上看百億新台幣,讓世紀鋼構身價水漲船高,股價從2017年9月的十幾塊,到今年9月一度突破130元,市值在三年間成長了十倍。今年上半年業績更超過24億元,半年就做到去年一整年的營業額。

世紀鋼構董事長兼創辦人賴文祥,今年首度進入《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 100強。雖然僅國中畢業,但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從鐵窗工廠起家,如今市值逼近三百億。

第一個精準策略 1987年投入鋼構產業

今年61歲的賴文祥,創業路上做過兩次精準的策略選擇,才有今天的成績。

第一次是從鐵窗工廠投入鋼構。出生於嘉義的賴文祥,國中畢業後北上謀生,數年後成立鐵窗工廠,維持生計不成問題,但一次日本考察之旅發現,日本建築都已全面採用鋼骨結構,讓他感嘆:「做鐵窗到哪天才能出頭天?」

回台灣後不久,1987年,他募集了兩千多萬元,正式成立世紀鋼構,規模一路成長。為了讓營運現代化,1999年決定上市櫃,花了兩年時間找人輔導,想不到一送件就被退件。他笑說:「不送還好,一送就讓銀行發現問題,反而變成危機。」

這個挫折並沒有嚇退賴文祥,他決定從頭做起,把財務、制度徹底翻新,2008年終於成功上市,堪稱「八年抗戰」。只是世紀鋼甫上市就碰到金融風暴,加上鋼構產業已太競爭,讓他深刻體會,如果不改變,恐怕撐不下去。

第二個精準策略 2012年投入風電

他的第二次精準策略,就是投入風電產業。

2012年,政府推出「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賴文祥因緣際會投入鑽研,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他,居然毅力十足地跑遍了丹麥、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他發現離岸風力發電機的水下基礎設施,是一個上千噸的龐然大物,正是一座大型鋼構!這讓他又發現了一個新藍海。

他分析,投入這個新事業,關鍵成功要件有兩項。一是要大型土地以生產超大鋼管。二是要鄰近港口,因為基樁太笨重,陸運不易,必須海運,直接送到海底施工。

於是,他先花數年尋找土地與廠房,看遍了基隆、花蓮、高雄、台中等主要港口,最後決定落腳正在填海造陸的台北港。2015年,標下台北港21公頃的土地,正式進軍離岸風電產業。目前台灣風力基樁業者中,賴文祥堪稱擁有最好的土地與港口條件。

令人好奇的是,政府離岸風力發電的發展政策,是2017到2018年間才明朗,賴文祥何以敢提早好幾年布局?「投入一個產業,要先看有沒有市場,不要先考慮價格,」他道出經營哲學。

幾大原因讓他相信,離岸風力發電一定「有利可圖」。首先,台灣一定要發展替代能源,外海又有很好的風場。二,海底基樁是龐然大物,若從國外進口,要加上20%~30%的運費、保險和關稅等成本,競爭力絕對比不上在台灣在地生產。三,政府積極扶持本土產業,要求一定的「台灣製造」比例,更讓世紀鋼吃下了定心丸。

唯有土地和港口不是隨時能取得,所以這兩項一定要先搞定。「港務局一開始還不肯把地拿出來標,因為陸地都還沒填好,標了也收不到錢,」賴文祥笑著說。

目前,世紀鋼在台北港,由21公頃提高到三十公頃,未來甚至上看七十公頃,總投資額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

除了海底基樁,世紀鋼構也將投入相關產業,已在台中港投資四十億元,成立一個零組件園區,也將在桃園老廠區附近,成立產業園區,邀相關業者進駐,讓風力發電扎根台灣。

【賴文祥小檔案】
身分/世紀鋼構董事長、創辦人
出生/1959年
學歷/嘉義大林國中
公司主要業務/鐵骨、建築材料、各式鋼鐵結構加工製造買賣
2019年營業額/24億元
2020上半年營業額/24.9億元
台灣CEO 100強排名/83

>>最強CEO金字名單,究竟誰榜上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