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81

如何打造AI時代的人資策略

Stop Overengineering People Management

追求勞動力最佳化,是把員工視為一般化商品,利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把勞動力減少到最低限度,嚴格管控員工的工作方式,並用約聘人員取代正職員工,此舉不僅可能無法改善營運成果,還會使員工沒有責任感,進而減損生產力和創新。儘管許多流程可最佳化,但不能用最佳化來代替員工賦權,該如何找到適當組合?

在經濟不景氣及疫情肆虐之下,裁減人力成本成為企業共同的目標。然而,在採用自動化取代人力,用約聘、臨時雇員代替正職員工的過程中,企業要十分小心,可能會得不償失。

這一波裁員,不是企業第一次大規模「優化」人力的使用,回顧1900年代初期,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泰勒(Frederick Taylor)即提出最早的科學化管理,當時確實大幅提升美國的生產力,讓美國企業稱霸全球。但因為企業漸漸注意到,這種管理方式會降低員工的參與度,也無法即時解決第一線的產品問題,因此到了1970年代後期,管理學界大力採用授權員工的做法,「精實管理」和「敏捷專案」就是這種做法的代表,由於員工可以在第一線就自主決定並修正決策,確實提升了品質和生產力。

而當企業又回到一開始的「減少授權、更有效率地使用人力」時,人資專家發現,這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對員工而言,因為不是正職,因此他們沒有忠誠度、參與感,更沒有創新的動力;對主管而言,有了機器做決定,他們也少了責任和權力來源。

怎麼做才能避免企業過度自動化、精簡使用人力的缺失?以下做法可提供你參考:

作法1:關注員工的心理與社會需求

員工其實都希望和其他同儕建立關係,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本篇文章主題

領導之人員管理

更多關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