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台灣EMBA二十餘載,如何轉型拚未來?

台灣EMBA二十餘載,如何轉型拚未來?

台灣EMBA二十餘載,如何轉型拚未來?

EMBA在台灣發展二十餘年,已開始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各校也絞盡腦汁在各方面推陳出新。

自從台大於1997年開設EMBA課程以來,全台各大高等院校先後跟進,企業領導人或高階經理人趨之若鶩;然而,EMBA課程風行台灣二十餘年,如今面臨轉型關頭,該如何指引台灣企業在世界上走得更長遠,正是眼下亟需重視的問題。

1997年,台大管理學院開辦台灣第一個EMBA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隔年,政大EMBA開辦,從此二十多年來,掀起台灣高階經理人與企業主修讀EMBA的風潮,並形成一種特殊的台灣文化。

台灣目前有超過五十所的學校提供EMBA碩士學程,一年招收人數超過三千七百人,勢力龐大。

學程方興未艾四大主因



許多上過EMBA的人,會把某某大學第幾屆EMBA,印在名片上,代表一種身分。彼此見面時,即使就讀不同學校EMBA,也可以有不少共同話題。若是同校校友,那就是「自己人」了,關係馬上大不同。

專家分析,EMBA會在台灣流行起來,主要有幾大原因。



一、提供學習管理的場域



許多人當上高階經理人甚至創業,成為企業負責人,卻從來沒有一天學過管理課程,完全靠自己摸索,土法煉鋼一步步升上職場巔峰。

這樣的主管比例非常高,EMBA提供一個專業學習的機會,能幫事業有成的人補上一個財經企管的架構,當理論與實務相遇,有機會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



二、學習如何做決策



對企業主管來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策,一直是艱巨的挑戰。幾乎全台灣的EMBA均強調個案情境學習,就是學習如何做決策。



三、拓展人脈與視野



常有人說唸EMBA就是「吃飯、聊天、交朋友」。這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