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不負責產品,也要有產品思維

不負責產品,也要有產品思維

Bring Product Thinking to Non-Product Teams

如果用設計產品的方式來設計人資政策,會是什麼樣子?其實,必須將產品思維,應用到每一項專案、計畫和政策上,才能將非產品和非技術的領域,包括人資、財務、法律和後勤物流等部門,從以產出為基礎的心態,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的敏捷觀點。而非產品團隊如果要開始建立商業敏捷力,就必須以產品和顧客的語言,來重新建構工作。
從最根本的定義來看,「產品」是組織提供價值與獲取價值的方式。日常從事產品工作的團隊,可能覺得相當容易定義「產品」和「顧客」這兩個詞。不論是噴射引擎、保險單、網路銀行應用程式,或是行動電話服務,都有購買和使用產品的最終顧客(雖然有時購買的人並非實際使用的人)。產品團隊會努力了解那名顧客,並了解要如何持續改善組織的產品和服務,以便讓顧客更加成功。
這就是組織敏捷力(organizational agility)的核心,也就是改善我們的產品,觀察和衡量顧客的行為,並決定我們是否應該繼續改善產品,還是應該轉向推出別的產品。我們學習得愈快,改善就愈快。產品團隊,尤其是數位產品團隊,完全了解這一點。
但如果你的工作領域不是產品,那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是在人資部門工作,負責學習和發展,你該怎麼辦?如果你在法律部門工作,任務是公司的網路安全政策,你該怎麼辦?你仍然是在製造產品嗎?你有顧客嗎?如果你認為組織上下都應該要具備敏捷力,後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就都是肯定的。
於是,問題就變成:你如何知道自己有提供價值?或者獲取了價值?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團隊衡量成功的方式,是看團隊是否達成目標或完成計畫。你是否啟動了新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