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獲利如何險中求

康納曼提醒:企業避險別避過頭

獲利如何險中求

Your Company Is Too Risk-Averse

獲利如何險中求

公司若要為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應積極進行風險性投資。但現況是,大公司主管多偏好「安全的」投資。大型組織的主管為何如此規避風險?相較於執行長會從寬廣的投資組合架構,來考量每項投資,主管的每項決策都得賭上自己前途,因此冒險不得。要改善主管對風險性投資的態度,公司必須扭轉控制流程,由管理結果的流程,轉為鼓勵理性計算機率的流程。

理論上,公司應進行風險性投資,以便為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只要沒有任何一次投資失敗會拖垮公司,這類投資就可以相當龐大。即使其中相當高比率的投資失敗了,只要其他投資的成功足以彌補這些損失,就沒有關係,而一般常見情況正是如此。這樣的投資方法獲得經濟學理論背書,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代諾貝爾獎得主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提出的投資組合最佳化(portfolio optimization)論點。

不過當今實務上,大公司的高階主管不太願意提出或倡議高風險的投資案。他們扼殺新構想,偏好微幅改善、削減成本和「安全的」投資。其實很早之前的研究就確認了這種模式。例如,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拉夫.史旺(Ralph O. Swalm)曾研究過一百名高階主管對風險的態度,並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經典文章說明這項研究的結果。他的結論是,研究結果「並沒有呈現出產業界傳統上津津樂道的那種風險承擔人士,反而看到決策者很不願意承擔看似對公司相當有吸引力的風險。」我們的研究證實,這種模式持續存在。

本文檢視風險趨避與規避的現象,並說明公司的激勵誘因與決策實務如何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