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社會企業營利與公益的距離

企業營利與公益的距離

We Are Nowhere Near Stakeholder Capitalism

企業如果打算不只為股東服務,就得大幅改變績效指標。目前,上市公司仍是「營利」組織,營運的主要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財富,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以營收或獲利的影響為考量,而執行長的聘任,也以營收、獲利、股價等標準來判定。如果不去結合各種財務與非財務的標準、訂出衡量公司績效的統一架構,將難以走向「為整體社會謀求福祉」的目標。

如果讀到在達沃斯(Davos)舉辦的2020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相關重要新聞,你可能會以為那些上市公司已經改弦更張,從「為股東創造價值」走向「造福整體社會」。我們認為,這種想法還言之過早。我們迄今尚未看到真正的改變,而且必須先改變企業的績效衡量制度,才有可能看到真正的改變。

我們先看看幾則最近的新聞:有一群大約兩百名深具影響力的執行長宣稱,企業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務所有美國人,而不只是服務提供資本的人。貝萊德(Blackrock)宣布,將把投資標的轉向那些支持永續成長的企業。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也宣布,將不再支持所有董事均為男性的企業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

我們不清楚的是,如果沒有一個結合了財務和非財務衡量標準的統一架構,可用來評估企業績效,那麼要如何達成這些值得讚揚的目標。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架構存在,不過有少數企業已經提出建議方案。上市公司目前仍是按照「營利」組織的方式來建構,並根據「契約連鎖理論」(nexus of contract)來營運,而這麼做的主要目標仍然是為股東創造財富。幾乎每一項活動、策略、戰術、措施,都是根據它們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