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之人員管理誰讓回饋意見無效?

即使是建設性批評,也不會讓他們傑出

誰讓回饋意見無效?

The Feedback Fallacy

誰讓回饋意見無效?

Paul Garland

多年來,大家都鼓勵經理人,只要是員工做的事,幾乎都要給予讚美,或是提出建設性的批評。但要幫助員工茁壯成長、出類拔萃,有更好的方法。經理人必須明白指出,員工目前的哪些做法是有效的,他們才能據以更上層樓。

關於職場回饋意見的辯論,不是什麼新鮮事。最晚在上個世紀中期,「如何讓員工改進」這個問題,就已經引發許多看法和研究。但是近來,這個話題的討論又添新熱度。

在橋水投資(Bridgewater Associates)持續進行的「極度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實驗,以及網飛(Netflix)的文化(最近被華爾街指為「鼓勵提出嚴厲的回饋意見」、讓工作者接受「密集而難堪」的即時360度評量);這些只不過是堅信以下這個信念的兩個例子:嚴格、頻繁、坦誠、廣泛、通常屬批判性質的回饋意見,有助於企業提高績效。

我們思考:應該如何給予、接受回饋意見?應給予多少回饋意見?頻率如何?該使用哪個新的應用程式(app)?此外,既然橋水和網飛的做法引發了種種喧囂,那麼我們的坦誠態度應該尖銳、無畏到什麼程度?但這些問題背後還有另一個遭到忽視的問題,而且是關鍵問題。人們尋找一些方式來給予和接受更好的回饋意見,這背後是假設回饋意見一定是有用的。我們尋求回饋意見的唯一理由,是回饋意見有助於他人改善表現。但當我們檢視這一點時(也就是詢問:「如何協助每個人茁壯成長、表現優異?」),我們找到的答案卻指向不同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