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災後救援,企業可以做更多

理論面

災後救援,企業可以做更多

Giving After Disasters

災後救援,企業可以做更多

Matt Burke

這個時候,企業的援助最有影響力。

近幾年來極為明顯的情況是,颶風、海嘯、地震、野火等天災劇變的發生愈益頻繁,也造成更多破壞。經過年度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全球天災損害金額急劇升高,2011到2015年的平均損害金額,是1980到1985年的四倍。受災人數也在增加,近幾年來,往往超過三億人。但傳統的災後復原經費來源,像是政府、非營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等,並沒有跟上災難的步調。

企業界已挺身而出,以彌補這項不足。在2000年,全球最大的3000家公司當中,只有不到1/3的公司捐贈救災物資;但到2015年,這個比率已超過90%,平均捐贈金額增加了10倍。在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對救災作出貢獻的比率,已從1990年的不到20%,增加到2014年的超過95%。

看到這個趨勢,研究人員關注兩個明顯的問題:提供援助的公司有沒有在地關聯性與專業技能,是否重要?如果企業在救災領域花費較多,對它們和股東是否有好處?

在兩項研究中,由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路易斯.巴雷斯特羅(Luis Ballesteros)領導的研究人員,使用一個新創立的資料庫,列出了2003到2013年間,企業每一筆因應天災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