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復原力必須成為一項能持續的技能。研究顯示,復原力最強的領導人非常了解自己的強項、激勵因素和信念,且常運用四項策略:誠實評估自己的技能、抑制胡亂發洩的壞脾氣、回絕不切實際的期望、能察覺自己態度不明確,並再度回歸誠實。
當我們想到「復原力」(resilience)時,通常想像的情況是在遭遇逆境後,重新振作起來。但愈來愈多的管理理論學者提出更精細的定義:復原力是適應複雜變化的能力。不過,在當前的世界,這表示你會持續不斷地需要復原力。當領導人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而組織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領導人培養復原力時,應該把它當成必須持續保有的技能,而不只是為了用來應付痛苦挫折或重大變化的某些「重要時刻」。
三十多年來,我協助高階領導人因應重大變化,結果發現了四項策略,可以運用來打造復原力。這些建議源自於一項針對167位領導人的重要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復原力最強的領導人非常了解自己的強項、激勵因素(trigger)和信念。以下那些做法,可協助你更深入了解自己,藉此打造復原力:
復原力強大的領導人會誠實評估,自身的技能和經驗讓他們為面對的困難做好了哪些準備,合理考量他們可能缺乏哪些技能。他們運用其他人的技能來加強自己的不足,並且盡全力做好準備。最重要的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以免顯得想要隱藏那些弱點。
很了解自己的領導人,能及時停止胡亂發脾氣的嚴重反應,避免傷害別人。他們專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非常了解自己的領導人不會害怕拒絕別人,包括上司或客戶,而且若是目標和時間表不太合理,他們也不怕重新協商目標和時間表。這些領導人會提出清楚的理由和支持數據,詳細說明為何那些期望不切實際,為何不調整的話就會有風險,並且提供實際可行的替代方案,讓組織成功的機會更大。他們這麼做的時候,意圖很明確,就是要協助那些原先抱持難以實現目標和理想的人,在遭遇重大挫敗之前先調整他們的觀點。
當領導人推動變革或面對挑戰時,若自信可以務實地執行,就能強化自己和團隊的復原力。
我的一位客戶正準備辭去工作。她是一家大型製藥公司的研發部門主管,面臨急劇加速的產品開發週期,而且所處組織文化最知名的糟糕情況是,各個醫療領域的領導人地盤意識很重。她花了兩年試圖打造新的組織文化,想把跨部門競爭心態,轉變成共享成功的感受,原本她已經準備要放棄了。可是,她對於把可望有效的藥物帶給病患、可能改變他們生命的深刻熱情,勝過了她對於競爭對抗的倦怠感,這種熱情也成為促成合作的願景,促使原先目光狹隘的領導人突破他們「如果我要贏,你就必須輸」的心態。
察覺到自己的堅強韌性出現疲乏現象的領導人,會更加投入,加倍努力,向前邁進,激勵周遭的人起而效法。
組織生活中的艱難逆境,有時是重大變革的結果,有時是引發變革的原因,已經是目前生活的常態。領導人需要持續維持更高程度的復原力,才能順利應對這種新常態。非常了解自己的領導人,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技能和缺點、沮喪及核心原則的領導人,就比較可能維持應具備的復原力,以因應逆境和變化而仍茁壯成長。
(蘇偉信譯)